慢性肝炎中医分型(2)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如不慎使用傷肝之消炎藥及止痛藥,病情反而加重。故部份病人或家人,常在急性期先用西醫方法控制症狀(如退熱),繼用中藥治療,疏肝解郁,清除濕熱則效果更佳。復發的機會明顯減少。
3. 一般實驗室檢查和X光檢查常無明顯陽性反應,但如作肝病血液檢驗,只有部份可發現有抗原、抗體甚至肝功能陽性改變或超聲波查出肝大及有肝炎波,但常有大部份病人經驗血,超聲波等檢查而并無支持慢性肝炎之結論。
4. 按照西醫的體格檢查方法進行腹部叩診,常發現肝區叩擊痛和發現肝臟腫大,臨床上肝大往往決定慢性肝炎的診斷是否存在,故必需仔細進行。但需緊記的是體格檢查未發現肝大,并不能完全肯定病人就不是慢性肝炎患者,因為已進入肝硬化階段肝臟體積是可以縮少,也可能由於病人明顯鼓腸,腹內含氣腸腔妨礙叩診的准確性,所以有必要的需反覆檢查和考慮先試用中藥治療進行觀察治療結果,才能決定診斷。
5. 慢性肝炎是一種全身性,傳染性的疾病。既往史和家族史,往往對診斷有很大邦助,既往身體健康情況,曾出現的症狀或疾病是否與慢性肝炎有關,配偶和直系親屬中有否肝炎及肝癌病史,均對協助診斷有重要的意義。故憑藉直系親屬肝病史、既往病史、臨床症狀、體格檢查發現有否肝區叩擊痛、肝臟腫大。驗血有否發現抗原、抗體、肝功能改變等來全面進行分析,就不容易誤診使病人錯失了診治的機會。
(二) 濕熱蒸騰型
肝炎病毒作為疫毒病邪進入人體後,從中醫角度來看它是一種濕邪(陰邪),由於濕易困脾,且肝郁又易橫克脾土,容易造成脾虛,內濕由是而生,郁久化熱,以致濕熱蘊結體內,纏綿難袪,抑制機體陽氣,且深入營血,臟腑和絡脈,做成明顯濕熱蒸騰的臨床症狀與體征。濕熱蒸騰在臨床上常表現於胃腸濕熱及因濕熱而致熱邪盤據肺、胃,可使熱傳陽明,再從肌膚透發而成各種皮膚疾患。亦由於濕熱比較隱蔽而難於發現和袪除,故病程往往漫長而反覆,遷延數年甚至數十年,時好時壞。往往亦有因嬰幼兒已被感染而一直錯過治療,以至成年後才被診治。故患慢性肝炎的患者,濕熱征象往往是患者自已會發現屬於濕熱體質,多有明顯倦怠、嗜睡、失眠、虛浮、眩暈、氣短、消廋、下肢或周身浮腫,舌胖齒印,雙腿酸軟無力或痠痛。
而濕熱主要臨床表現多為以下五類
1. 長期食慾不振、噁心、噯氣、進食後不适、胃飽滿或脹痛、口苦、口臭、唇,舌,
牙齦潰爛、口舌乾涸、煩渴、夜飲、多屁、腹脹(進食更明顯)、腹圍明顯增大。少數病例青年時期即曾有胃、腸道出血。舌苔黃膩或厚白、舌胖、舌邊緣有鋸齒狀牙齒印,胃腸內濕熱壅積,亦易致口腔內粘膜水腫導致咬傷形成口腔潰瘍。
2. 容易陣發性腹痛,食後如,交替性便秘或腹瀉。間有大便濕熱而量少,有裡急
後重(有便意但解不清),有時便後肛門灼熱。亦容易胃腸敏感,進食某些食物即易腹脹、腹痛、伴腹瀉和消化不良。亦有部份患者雖無大便性狀改變,但易發生反覆陣發性腹狡痛、腹脹。部份病例亦可右側肋脅部長期鈍痛,尤以疲倦或過勞時加劇。
上一篇:ST宝诚半年报摘要
下一篇:学会说不 ——人际交往技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