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0国学堂--智慧箴言(3)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古人经验,是“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积累再多的财富,继承再多的财产,也不如掌握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一技之长,有了一技之长,可以走遍天下有饭吃。没有社会人群需要的一技之长,就坐吃山空了。所以,好职位、好待遇、富有的家庭,都不是金饭碗,学会社会人群需要的技能,才是金饭碗。
不论在农业社会还是工商业、信息社会,技术发明创造革新的主力军,永远都是第一线的劳动者。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发明,也要跟大众生产结合起来才有用武之地。因此,社会国家各行业的繁荣,综合国力的提升,要寄托于培养具有最广大群众基础的创造力,首先就要鼓励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体设计与细致培养,用价值观引导,用务实而非形式化的就业门槛与考核奖罚手段,鼓励引导人人皆有一技之长甚至多技能在身,而非眼睛盯着大学文凭。在全社会树立这样的价值观:靠正当劳动服务社会人群而谋生是光荣的,每个职业虽然不同,每个人格是平等的,职业劳动是服务社会国家同时解决谋生问题的渠道。
不论家庭背景、运气如何,人人都应学习服务社会人群的技能,服务社会人群,谋求正当生存资源,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那些投机取巧、好吃懒做、不劳而获、眼高手低、巧取豪夺的行为,应该被全社会所鄙视。
同时,综合创造力的提升,不仅仅来自于职业技术的掌握和提高,还来自于综合修养的充实与提升。综合修养从哪里来呢?来自于做学问。做学问不是指读书,而是向一切人、一切众生、一切事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当然也包括读书,因为书是别人经验教训观点想法的记录,当然值得借鉴,也包括文学、艺术、体育的修养,这些修养,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智慧、境界,开拓心胸,拓展经验、阅历,学会善于调节抒发情绪、整理思想,保持身心健康。
所谓学问学问,一半靠学,一半靠问。会学习的人就要善于问问题,问自己,问别人。中国字的“学”与“觉”相通,学习靠自觉、觉性,学习也培养启发自觉、觉性,学习的目的也是觉悟,觉悟为人处世的学问,觉悟做事的学问,觉悟宇宙人生的真谛。
谋生与做学问是两件事,谋生是要靠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人群的。做学问则是随时随地反省、学习,从做人做事中学习,从大自然学习,从阅读中学习,会学习的人随时随地都会启发自己提升自己。做人做事对了就是真学问,有效自觉、提升生命境界意义就是真学问。做学问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改善自己,提高综合修养,如同一辈子玩不厌的玩具,人生因做学问而富于意义,富于乐趣,回味无穷。
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在谋生中,希求一夜暴富,甚至不择手段,而且除了谋生致富享乐以外,没有用综合修养来提升心灵的深度、质量与意义,生命、生活因此而变得空虚乏味,欠缺健康的乐趣与人生的意义。而且不只是已经就业或待业的人,甚至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很多都在这个怪圈里迷惑住了,因而感到生命没有意义,甚至厌世自杀。这些问题,归根结蒂,是因为谋生的价值观错位,也不了解做学问提升综合修养对生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谋生与做学问是人生的两个车轮,一个解决衣食住行、服务社会的问题,一个解决精神心灵的困惑,提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两个车轮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12580国学堂(第15期)
今天为大家讲述篇章:《智慧箴言》--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这句话是说孔子的修养做到了这四点,也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警策。“毋”是“不要”的意思。所谓毋意,是说不要太主观,认为自己的意见就一定对,别人的意见就不对,这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每个人都随时在主观里面跳不出来,自己却不自觉。所以,对一件事的看法,每个人都不同,十个人会有几十种看法、观点。所谓观点,就是观察的只是一、二点,而不是全部全面。
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客观的。真客观,就观点看法一致了,不会不同了。所以,人与人之间才有误会,才需要沟通;也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难,必是常态。所以人们才会感叹“理解万岁”!
所以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正反面的意见都要听,不要先入为主,主观就容易犯错。进一步说,自己曾经坚持的任何看法、观点,也都是相对的,会变化的。
毋必,是说不能要求一件事、一个人必然如何必然怎样,天下事都是各种因素、因缘的错综复杂交互作用,其中任何因素都是变化的,我们自己的身体、心念也在随时变化中,怎么可能要求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团体必然如何呢?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你可以把握的因素也是有限的,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还常常把握不好呢,更何况还有很多其它把握不了的因素呢。所以,务实的态度、原则,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然后可以随缘安心了。
毋固,是说不要固执己见。我们常犯固执己见的毛病,有时候是认为自己对,有时候是面子问题。
毋我,是指不要处处以自我为先。遇事要替别人想想,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帮忙别人,就是帮忙自己。同时 …… 此处隐藏:7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摇臂钻床操作规程1份ok
下一篇:五下暑假数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