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组胚名词解释(6)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电镜下,可见微绒毛表面为细胞膜,中轴的细胞质内含有许多 纵行的微丝。微丝上端伸到微绒毛顶部,下端插入细胞质中并附于细胞质的终末网。其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或缩短。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的解除面积,促进细胞的 吸收功能。
频率:2
6 、尼氏体(光、电镜结构特点)
光镜下,可见神经元细胞质内含有许多嗜碱性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称尼氏体,电镜下为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
频率:1
7 、 有孔毛细血管(管壁电镜结构特点和分布)
血管壁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也有紧密连接。内皮细胞不含核处很薄并有许多贯穿细胞全层的小孔,孔上或有隔膜封闭,内皮细胞外有连续的基膜。细胞质内吞饮小泡较少。有空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胃肠粘膜、某些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
8 、 血象(定义和意义)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的测定称为血象。它对了解机体状况的和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9 、 血- 胸腺屏障(定义、组成和功能)
为 血液与胸腺皮质间的屏障结构。主要有以下几层:1. 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2. 内皮基膜3. 血管周间隙,间隙中可有巨噬细胞等4. 胸腺上皮细胞的基膜5. 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该结构使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很难与胸腺接触,避免引起直接的免疫应答,是保证胸腺细胞发育微环境的结构之一。
频率:1
10 、 气-血屏障(定义、组成)
气-血屏障是指肺泡腔内的氧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二氧化碳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组成:肺泡表面液体层、Ⅰ 型肺泡上皮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的内皮。 频率:4
11 、 滤过屏障(组成、功能)
又称滤过膜。由血管球毛细血管的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可滤过血液形成滤液(原尿)。滤过膜对血浆成分有选择性通透作用。
12 、肝门管区(定义、组成)
位于肝小叶的结缔组织中,内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是肝动脉的分支,小叶间静脉是门静脉的分支,小叶间胆管是肝管的属支。
频率:1
13 、中央乳糜管(定义、功能)
在小肠粘膜层中轴内有一条或两条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主要是转运肠上皮吸收的脂肪。 14 、精子发生(定义、分阶段)
是指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精子发生包括三个阶段:① 精原细胞分裂
增殖,形成精母细胞;②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精子细胞,③ 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 频率:1
15 、月经周期(定义)
子青春期起,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没28 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功能层剥落、出血、修复和增生,成为月经周期。
16 、中央凹(定义、结构特点和功能)
在视盘颞侧有一浅黄色区域为黄斑,黄斑中央有一直径为1.5mm 的浅凹称中央凹。此处视网膜最薄,只有色素上皮细胞和视锥细胞,而且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均斜向排列。此外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形成一对一的联系,故此处是视觉最敏感、最精确的区域。
17 、赫林体(定义)
上一篇: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漫谈
下一篇:卫生监督协管制度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