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组胚名词解释(3)

时间:2025-04-21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胞、肝巨噬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等。 红髓——为脾实质的一部分,由脾索和脾血窦构成。脾索由富含大量血细胞的淋巴组织 构成。脾血窦位于脾索之间,窦壁是由长杆状内皮细胞平行排列形成的多孔隙 栏杆状结构,内皮外有不完整基膜和少量网状纤维。脾血窦处还可见巨噬细胞。 白髓——为脾实质的一部分,散布在红髓中,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结(淋巴小结)。 动脉周围淋巴鞘是中央动脉周围较厚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含T细胞,是进行 细胞免疫应答的场所。脾小结常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主要为B细胞分布 区,受抗原刺激发生体液免疫。 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细胞间。光镜下HE染色,可见细胞 稍大,胞质染色淡——银染法,可见胞质内嗜银颗粒。该细胞可分泌降 钙素使血钙降低。 神经内分泌细胞——指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元。该细胞除具有一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 能外,其分泌物也可称激素,释放入血运输达靶细胞。 味蕾——为卵圆形小体,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少数散在于软腭、会厌及咽 部上皮内。由味觉细胞和基细胞构成。是味觉感受器。 皱襞——在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位的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共同突向管腔形成的结构, 可扩大表面积。 小肠绒毛——小肠壁的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内突起形成,可扩大吸收面积。 M细胞——即微皱襞细胞,在肠集合淋巴小结处,散在分布于肠道上皮内,因游离面 有微皱襞而得名。细胞基底面质膜内陷形成凹陷,内含多个淋巴细胞。胞质 内含丰富的囊泡,可摄取肠腔内的抗原物质并传递给其下方的淋巴细胞。 APUD细胞——即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这些细胞散在分布于机体内的某些器官内,它 们通过摄取胺前体经脱羧后产生并分泌胺和肽,在调节机体生理活动中 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胃肠的内分泌细胞和胰岛的内分泌细胞。 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在胰尾部最多。胰岛细胞呈团索状分布于腺泡之间,HE 染色,着色较淡。人的胰岛细胞主要有A细胞、B细胞、D细胞和PP细胞四 种,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 肝小叶——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以中央静脉为中轴,肝板、肝血窦、 窦周隙和胆小管围绕其呈放射状排列组成的多面棱柱体。 肝门管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 管道,即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气血屏障——肺泡内氧气与肺泡膈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二氧化碳交换经过的结构,包 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上皮及其基膜、少量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 膜及内皮。 滤过屏障——血管球内血液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内皮,基膜和 足细胞裂孔膜。 致密斑——远曲小管经过肾小体血管极时,近血管极一侧的上皮细胞变得高而且密,称 为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可感受小管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且能将该 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 球旁细胞——在入球微动脉近肾小体血管极处,中膜的平滑肌细胞特化成上皮样细胞, 可分泌肾素,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使远曲小管和 集合管保钠排钾,使血压升高。 肾单位——肾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血管球和肾

小囊,是滤过原尿的部位;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近端小

第七版组胚名词解释(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