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组胚名词解释(5)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同时继发膈由形成大的卵圆孔,导致更大的房室膈缺损。此外,心内膜
垫发育不全,原发膈不能与其融合,也可造成房间隔缺损。
74. 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出生后动脉导管管壁的肌组织不能收缩所致,使肺动脉和主动脉
保持相通状态。
75. 法洛四联症——这种畸形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动脉干与心球分隔不均,致使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和右心室肥大。
76. 致畸易感期——指受精后第3周到第8周,此期最易受到致畸因子的干扰而发生器官形
态结构畸形。
组胚学屏障总结:
1. 血胸腺屏障——位于血液和胸腺皮质之间,包括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内皮细胞间完整的
紧密连接;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内含巨噬细胞等);胸腺
上皮基膜和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血胸腺屏障可阻挡血液内的抗原
物质、药物等,从而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性,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
育。
2. 气血屏障——肺泡内氧气与肺泡膈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二氧化碳交换经过的结构,包
括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上皮及其基膜、少量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
膜及内皮。
3. 滤过屏障——血管球内血液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内皮,基膜和
足细胞裂孔膜。
4. 血睾屏障——位于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包括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
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结
构。
5. 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合体滋养层,细
胞滋养层和基膜,绒毛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
、肌节(定义、组成和意义)
两条相邻Z 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包括1/2 I 带+A 带+1/2 I 带,是肌纤维收缩的结构与功能单位。
频率:2
2 、骨单位(别称、结构特点)
又称哈弗斯系统,有哈弗斯骨板和哈弗斯管共同组成的系统。哈弗斯骨板介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密质骨的主要部分,它们以哈弗斯管为中心成同心圆排列。哈弗斯管内有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 频率:1
3 、胞吞作用(定义,分类)
是通过细胞膜凹陷,将物质包裹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分为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
4 、桥粒(分布、结构和功能)
又 称黏着斑,成斑状。单层柱状上皮中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连接区的细胞间隙内有低密度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于中央交织形成一条与细胞膜平行且致密的中间线。 细胞膜的细胞质面各有一椭圆形的附着板,由致密物质构成。附着板上有许多张力丝附着,并常成袢状返回细胞质。桥粒是一种最牢固的细胞连接,多分布于易受机 械刺激和磨损的部位,故皮肤、食管等部位的上皮中桥粒尤其发达。
5 、微绒毛(定义、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是 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光镜下的纹状缘和刷状缘即是由微绒毛构成。
上一篇: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漫谈
下一篇:卫生监督协管制度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