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Q-A(19)

时间:2025-07-08

多媒体的一本好书

14.2 CD-DA的音乐信号的采样频率为什么选择44.1 kHz?

人耳朵(因人而异)能听到的声音信号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为了避免高于20 000 Hz的高频信号干扰采样,在进行采样之前,需要对输入的声音信号进行滤波。考虑到滤波器在20 000 Hz的地方大约有10%的衰减,所以可以用22 000 Hz的2倍频率作为声音信号的采样频率。但是,为了能够与电视信号同步,PAL电视的场扫描为50 Hz,NTSC电视的场

扫描为60 Hz,所以取50和60的整数倍,选用了44 100 Hz作为激光唱盘声音的采样标准。

14.3 激光唱盘音乐信号的样本位数是16,它的信噪比是多少?如果样本位数提高到20,它

的信噪比是多少? (1) 96分贝 (2) 120分贝

14.4 为什么物理线路上传输的数字信号都需要采用通道编码?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了改善读出信号的质量,二是为了在记录信号中提取同步信号。

(例如,有连续多个字节的全“0”信号或者全“1”信号要记录到盘上,如果不作通道编码就把它们记录到盘上,读出时的输出信号就是一条直线,电子线路就很难区分有多少个“0”或者多少个“1”信号。而对于没有规律的数字信号,读出时的信号幅度和频率的变化范围都很大,电子线路很难把“0”和“1”区分开,读出的信息就很不可靠。因此通俗说来,通道编码实际上就是要在连续的“0”之间插入若干个“1”,而在连续的“1”之间插入若干个“0”,并对“0”和“1”的连续长度数目即“行[游]程长度”加以限制。)

14.5 CD盘中的EFM是什么意思?

EFM (eight-to-fourteen modulation)是指由8比特的代码调制成14比特的代码。

(解释:它是一种物理通道编码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可增加CD盘上信息凹坑和非凹坑的长度,降低读出信号的频率带宽。CD使用脉冲调宽技术,把8比特的用户数据变换成14比特的通道码。在红皮书和IEC 908标准中,在14比特的码之间增加3个比特的合并位,构成8比特到17比特调制编码。在物理存储器上存储数据或者在物理线路上传输数字信号都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通道编码。物理盘上记录的数据和真正的用户数据之间需要做变换处理,这种处理统称为通道编码。采用通道编码的目的主要是两个,第一是为了改善信号质量,使得读出信号的频带变窄;第二是为了在接收端能够从信号本身提取自同步信号。)

14.6 激光唱盘播放机的声音数据传输率是多少?

44100×16×2 = 1.4112 Mbps

14.7 从CD过渡到DVD,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了那些主要技术?

(1) 使用波长较短的激光; (2) 加大光盘的记录区域; (3) 使用双面和多层记录; (4) 改进调制和纠错方法。 详见14.3.3

14.8 HD DVD和BD盘容量能够达到数十GB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主要采用了波长短的蓝紫色激光和加大了数值孔径。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Q-A(1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