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6)

时间:2025-04-05

江西省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江西省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1 引言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实际上就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也是各国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对于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这一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外,对农民收入增长理论的研究大概与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是同步的,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就是20世纪40-60年代初,那时“结构主义”盛行,强调工业化和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到第二阶段,由于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实施不够理想,同时还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城乡差距扩大、农业发展缓慢、收入分配不均等,于是经济学家们开始重视农业发展,主要理论代表有: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刘易斯认为传统农业中,存在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农业中潜在的失业人口将被吸引到城市工业中去[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大部分来自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他阐述了农业必须引入技术和教育的重要性[2]。

在我国,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为了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有关农民增收问题也得到了众多学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2004年1月,针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6个“一号文件”;2005年的“一号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2006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措施。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四个“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多年以来,对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国内经济学家和众多学者们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政策和制度安排等各个层面进行了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强调战略性的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以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于是出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凭借产、供、销一体化协同作用以及现代科技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创造出

江西省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