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15)

时间:2025-04-05

江西省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

财政支农支出作为一个单独的影响因素,它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从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江西省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每增加1万元,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003元,相当于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30元,并且从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受教育年限、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相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农业生产的投入来促进农民增收的。

一方面,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完善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与财政支农运行机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对农民收入的支持保护体系,逐步实现农户家庭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收入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另一方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促进农村消费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缩小城乡差距。

5.4大力提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

文章第二部分对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现状分析发现,近15年来,江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在不断地增加,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7.7%,并且有加速上涨的趋势。因此,提升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江西省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同时,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廉价,是江西的一大特点。早在“十五”期间,江西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 的战略,其中之一,就是要把江西建成高素质的劳动力培养输送基地,在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劳务大军的规模和档次,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因此,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的关键就是促进农村劳务输出,主要对策如下:

一是,积极开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通过建立健全劳务供求信息网络,开展好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交流,社会和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举办企业用工对接洽谈会,为用工企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牵线搭桥等。

二是,发展科学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模式。在激烈的劳务市场竞争中,农民外出务工最缺乏的就是技能,因此,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十分重要。有关部门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建立并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中心,优化培训专业,合理确定培训规模,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加强免费或低费培训。按照“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思路,以及“订单式培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

江西省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