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12年全年评论(3)
发布时间:2021-06-11
发布时间:2021-06-11
2012半月谈 24期申论热点
孙后代又靠什么来发展呢?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当年的“宁可毒死,不可穷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权益的扩大,这样的口号还能再喊下去吗?招工难度愈来愈大,为了保住劳动力廉价优势,一些地方政府想尽办法限制职校生外地就业,组织实习生无偿打工,甚至直接补贴企业主用工成本 释放比较优势,依靠要素驱动,这条路子已经越走越窄。
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城市已铿锵明志:壮士断腕,义无返顾,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回望改革之初,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没有事先的蓝图设定,我们正是凭借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才创造了高速增长奇迹。如今,积累更丰富了,实力更雄厚了,一些地方怎么反倒背起了包袱,束手束脚,患得患失,有意无意地回避着风险?打破路径依赖,需要直面深层矛盾,承受转型阵痛。经济增速放缓,恰恰是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难得契机,这“机会之窗”不可能永远向着我们敞开。我们错过了,耽误了,流失了,那就是危险降临的时刻。
心态紊乱失衡的深层,是制度激励的倾斜,是社会价值的误导,是利益关系的纠结。如何在改革的勇敢前行中,在文化的整合创新中,在社会的公正追求中,保有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一份定力,一份锐气,一份智慧,是在更严峻的2012年里一道更沉实的日常课题。
半月谈2012年第2期
深化改革: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中求进”作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强调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可以看出,要应对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领域改革的实质性推进至关重要。深化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1978年至2010年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接近10%,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成就的取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始终能抓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坚持渐次深入的改革,不断释放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大幅度滑坡的压力。国家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一方面推进了住房制度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WTO,深化对外开放,经济增长在经过了1998年至2001年的调整后迅速回升,新世纪的头10年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0.5%。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正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此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当前,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我国出口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国内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高速发展后进入调整阶段,人口结构、劳动力供求等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新的竞争优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国民经济结构的一系列重大调整。就其战略重点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简而言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就是要建设消费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经济。
建设消费型经济,需要改革现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以提高广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能力: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有效增加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需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全社会的保障体系,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建设服务型经济,需要在文化、教育、医疗、交通、通讯等领域加快改革,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进入服务业领域面临的“玻璃墙”“弹簧门”等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需要改革财税、金融体制,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