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应用(6)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他在电影中对色彩运用又怎样匠心?
扑过去,揪她的头发,死命的疯狂的撕打,整个画面,除了左边小半扇黑色的门就是整片昏暗的红了。委屈的哭喊,颤抖的身体,暗红的色调,怎样的一幅让人心疼与压抑的画面呵!颂莲身上的红衣服本来是一种极其明亮又充满活力的色彩。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她和大太太的儿子相见的那幅画面中看出来。她穿着鲜艳的红衣裳,那么漂亮,那么光鲜夺目,他也穿了大红的衣裳,他和她年龄相仿,男的英俊潇洒,女的聪明漂亮,本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然而,命运却安排她做了他父亲的四太太。红色代表的是喜庆是热闹,然而在这幅画面中穿红衣裳则暗含了讽刺的味道。她的手是颤抖的,身体是颤抖的,心大概也是颤抖的吧,血淋淋的诅咒,铁铮铮的事实,确实让人心寒。但她却还是一身鲜艳的大红,讽刺意味很浓。
直到后来颂莲被封了灯,三太太被杀害,她身上的衣裳不是深蓝色就是灰白色。这一明一暗的衣服色彩转变,亦表现了她内心情感的变化。当然,通过服装色彩的变化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非张艺谋独创,电影史上已颇多先例,如《简·爱》。
在《简·爱》中,当她感受到罗切斯特对她的爱情后,她马上脱下了过去的深色衣着,而是穿上了一条淡青的小碎花裙,爱情使她漂亮勇敢;而当她看到罗切斯特与别的小姐在一起时,她又穿上了当初的深色长裙。这明暗色彩的对比,表现了她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是她由幸福到黯然进而感觉痛苦的心理活动过程。
以上两部影片中女主人公衣服色彩的变化都体现出了她们内心情感的转变过程,正如康定斯基认为的:“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色彩宛如键盘,眼睛好比音锤,心灵好象绷着许多弦的钢琴,艺术
8 家就是弹琴的心,有意识地接触各个琴键,在心灵之中激起震动。”○
在如今的电影创作中,色彩已经开始慢慢上升为一种风格化了的造型元素,成为一种符号,利用色彩的对比变化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与事件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情绪。张艺谋就极其喜欢运用绝美的画面、华丽绚烂的色彩,当然这带有他主观的个人表现意识。
三、利用色彩体现时空的转换。
现代电影中,有时导演会用黑白片来表示过去时空或者痛苦记忆的闪回,但却用彩色的画面来表示现在时空或幸福快乐的延伸。比如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这就表明,色彩还可以体现时空的转换。
在《我的父亲母亲》中,影片一开始,便是在那条通往县城的小路上骆生子乘着一辆吉普车,急迫地回家料理父亲的后事。许是为了烘托与亲人永别的沉痛心情和悲伤气氛及在色彩效果上与“我母亲”和“我父亲”那美好的初恋情景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影片的色彩基调,因而张艺谋在“我父亲”去世和葬礼期间,把影片中的画面,无论是山野、道路、村庄还是在此背景下的各色人物都无一例外褪去了色彩中的彩色成分,只剩黑白两色。使人终于感觉到有鲜艳的彩色成分进入画面并为之震惊,是从“我”看到父亲和母亲结婚那年拍的照片开始的。
伴随着悠长、缓慢的音乐,黑白照片上渐露绿黄黄的色调,而当照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完全消逝于画面之时,背景中那条通往县城的小路也便与影片中的路交叠在一起,一辆马车从远处疾驰而来。车里载的就是年仅20岁的来三合屯教书的骆老师。在众多的围观者中,有位漂亮的山村姑娘,迎着害羞但却单纯的眼神观察着先生。她穿着大红的碎花袄,脖子上围着红头巾,两根辫子上绑着翠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