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应用(5)

时间:2025-07-09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他在电影中对色彩运用又怎样匠心?

那么安静,那么神圣,但也正是那份安静才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影片中为数不多的蓝色调段落却在影片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以色彩表现主观情感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伊顿在他的《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美学可以从印象(视觉上)、表现(情感上)和结构(象征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进入电影之初,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在银幕上复制

5物质现实的愿望,正所谓“百分之百的天然色彩”。○由此可以知道,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

语言。它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色彩即语言,色彩即思想,色彩即情绪,色彩即情感,色彩即节奏”。

6 ○

确实,色彩能够为电影画面注入一定的情感,以便烘托视觉要素的表现力。所以色彩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它能够表现人物的主观情感和心理活动。从《红高粱》中,不难看出张艺谋对色彩的驾驭能力是很强的,这在接下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也可见一斑。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但原著里并未出现时明时暗的大红灯笼,这就是张艺谋在电影中常常使用的独特造型,正如《菊豆》中大红大黄的彩色染布条也并非刘恒《伏羲伏羲》中的创意。幽深、牢笼般的深宅大院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故事发生地。点灯、吹灯、灭灯、封灯,一成不变的仪式在那个没有丝毫生气的陈家大院中每天上演,重复又重复。在这里,橘红的灯笼并不单单只是作为性占有权的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化身,只要前一天晚上在哪院点灯、捶脚,哪院就可以在第二天点菜,这是表现人与生俱来的敌对,极力展现人性的“恶”。点灯、捶脚是陈府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规矩,这个仪式的真实性尽管有待考证,但是代表性

7和象征性却很强,象征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整个“暂时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 ○

的历史。在喜庆、吉祥、光明的假相下,大红灯笼成为了一个悲剧的象征,暗含了在中国封建社会下人的虚伪、阴暗、丑恶乃至病态的心理。

《大红灯笼高高挂》选用强烈明艳的红色尤其是红灯笼来组织空间造型,并通过生理反映对人造成一种极不舒服的心理冲击,在幽闭的深宅大院里,导演借助红色来否定扭曲的生命,透过铺天盖地的红色来展现它所散发出来的腐朽的美丽气息和血腥的灾难气息及无可避免的绝望气息。这在影片的末尾得到了极致的体现,深蓝色的深宅大院里挂满了大红色的灯笼,俯瞰过去,却俨然一副葬人的棺材。

影片中的深宅大院是传统的铁屋子的意象,代表着封闭、森严、坚固,表达了对封建主义的厌恶与憎恨,俯拍的视角又使陈府显得幽长、封闭、凄清。采用的灰、红、白三色交叠运用形成了凝重冷寂、幽闭窒息的氛围,深蓝色的陈家大院里挂起大红灯笼,橘红的灯笼里又隐隐泛带出淡黄色的亮光,四位太太正在为自己的“性”福生活而费尽心思,相互算计。四太太颂莲为了她的笛子而去雁儿屋子里搜找的那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当她硬推开门的那一刻,霎时,一片红光铺天盖地地席卷了四太太的整个脸庞乃至整个身体,因为她本身也穿了一身红,然后画面切换到屋子的摆设,五个贴着胶布的破红灯笼泛着幽深的红色出现在观众面前,把整个银幕映照成一片幽红,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直到四太太发现那个写着她名字的扎满针的布娃娃,她颤抖的身体和双手出卖了她,那一刻,她是极度痛苦的,“你想咒我死啊?”咬牙切齿的一句话,饱含了怎样的痛苦与绝望?拼命地

论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应用(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