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应用(4)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张艺谋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他在电影中对色彩运用又怎样匠心?
4由此可见,我们才能够为旋律的最细微的曲折处找到美妙的视觉等价物。”○色彩在影视创作中的作
用也是不容小觑的。本文拟从张艺谋的几部影片出发,来具体分析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及所起的作用。
一、利用色彩形成影片的基调并调节影片的整体氛围。
《红高粱》是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他大胆运用了色彩的特殊的审美价值,使用了红色这一极其明艳强烈饱满的颜色,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红色的世界。影片以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张扬人性的红色为它的整体基调,片中那种自始至终的红让人热血沸腾,有力地渲染出那种充溢的野性。红高粱、红棉袄、红花轿、红盖头、红被子、红剪纸、红对联、红辣椒、红火焰、红太阳、红鲜血以及红高粱酒等等红色的造型艺术无不呼吁着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坦坦荡荡的生命观,热情礼赞了生命的美好,张扬了生命的野性与韧性。
影片开头就是年轻漂亮富有青春活力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然后就是占据整个银幕的红色盖头,以及那顶鲜艳到要滴出水来的红轿子,似火焰般的红高粱酒,铁铮铮、血淋淋的人肉,到影片结尾日全食后那漫天遍地的通红 从头到尾,自始至终,整部影片被红色所覆盖。极为偶尔的色彩转换也是天空的湛蓝和高粱地的金黄。
在中国,红色传统上表示吉祥、喜庆,比较张扬、热烈、奔放,能给人一种温暖、和谐、活跃的感觉,象征着太阳、火焰,代表了中国人最深层的原始个性:热情豪放、肆意张扬,正适合表现《红高粱》中敢爱敢恨、张扬生命、狂放不羁的生命态度。红色又暗含了性的意味,高粱地里“野合”一场戏,就借助红色表现了这一欲求,使人性的原始欲望在漫无边际的红色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无边无际血海般狂舞不止的红高粱地里,“我奶奶”全身都是红色的,“我爷爷”身上赤裸的皮肤也是红色的,两团红色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疯狂纠缠,使压抑已久的人性得以释放。高粱杆上闪烁的红色阳光以及漫天飞舞的高粱都见证了“我爹”生命的诞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的结尾,“我奶奶”被日本鬼子击中,腥红的鲜血汩汩流淌,“我爹”稚嫩的童音在画面前回荡不绝,之后画面便是一片血红,甚至连同成片成片的高粱地,此时也早已浸泡成了一片血海,然后是日全食,天地相连,一片腥红,陈尸狼籍,世界像是只有红色了,一切都是红的,像血一般红,血红的太阳,血红的天空,血红的高粱,世界一片血红色。整个电影画面单单被一种宽阔、宏伟、壮烈的红色所笼罩,将“我奶奶”的死亡升华为了一种壮丽的美,使红色又进一步构成了影片的感情基调。如果说之前借助红色是为了表现人的原始欲望,那么这里的红色,铺天盖地的红色却是为了表现“我奶奶”牺牲的悲壮、崇高与庄严。或者说这里的红色还表现了导演对日本人对生命无情摧残的憎恨与敌对。
当然,张艺谋在拍摄《红高粱》时,并不单单只用了红色这一色调。在影片中,红色只是构成影片整体基调的色彩主调,在这一主色彩下,他还运用了不同的色调组合,以便调节影片的整体氛围,做到有松啊有紧,有张有弛。
《红高粱》的整体基调是红色,但影片并没有一味采用这种色彩,而是注意在影片中安插了几段蓝色调的片段,以此来达到调节影片整体氛围的目的。比如罗汉死后的一个画面:罗汉不幸被日本鬼子残酷杀害,在他死后的一个夜晚,深蓝色的夜幕中,一轮明月静静地躺在那里,那么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