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信息与隐喻视译质量_基于英译汉视译结果的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版权所有文责自负·
背景信息与隐喻视译质量
———基于英译汉视译结果的研究
项
摘
*
霞
1
郑冰寒
2
(1.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英国杜伦浙江宁波315200;2.英国杜伦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DH13J)
要:本实证研究旨在考察背景信息对隐喻视译质量的影响。60名口译学员被交叉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在规定时间内视译一篇含有10处语言隐喻的演说辞,其中实验组事先获得相关背景信息。研究收集并分析了视译原始录音、录音转写文本和受试反省报告三方面的数据,实验结果显示:与控制组相比,实验组隐喻处理时间短,各类停顿少;同时,实验组失败视译的数量较少,成功视译的数量却超出控制组一倍以上。研究表明:视译前背景信息“流利度”;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隐的获取一方面能缩短隐喻处理时间,减少有声停顿和无声停顿,提高译语表达的“忠实度”“准确度”。喻理解与表达的难度,提高译文的和
关键词:背景信息;隐喻视译;流利度;忠实度;准确度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58/ki.flatt.004057
文章编号:1004-6038(2015)01-0069-06
1.引言
69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隐喻本质的认识较传统的隐喻观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认知语言
Lakoff(1993)将隐喻划分为两个层面,学界,即概念的映射与其各自的语言表达。后者被称为“隐喻表达”,是前者“体现在语言表层的表达
(Lakoff,1993:形式(例如单词、短语或句子)”
202-203),同时揭示了前者的存在(Kvecses,2002:6)。本研究关注的正是隐喻的语言表达
“隐喻表达”层面,在文中以或“语言隐喻”的表
述出现。隐喻表达“被认为完全凸显了语言交
(Dobrzyńska,1995:595),在两种际的复杂性”
语言的交汇中(即将隐喻表达从一种语言传译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其理解与表达的难度显
1995:598)。近年来,得尤为突出(Dobrzyńska,
一些西方学者通过理论或实证研究(Dobrzyń-ska,1995;Schffner,2004;Tirkkonen-Condit,2002),尝试探讨隐喻翻译的特点、难点及对策,得出了不少有意义的发现。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笔者开展了以视译为媒介的系列研究:在《隐喻的理解与表达:基于
(项霞郑冰寒,英译汉视译过程的实证研究》
2011)一文中,笔者通过受试内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隐喻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译员的认知负荷,增加了视译难度,且困难主要体现在理解环节。本研究设计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受试间实验,将译前背景信息的获取设为自变量,
考察其对隐喻视译质量(即信息忠实度、语言表
达准确度与译语发布流利度)的影响。
2.研究背景
本研究以视译为研究载体,该任务要求译员“以书面形式接收源语,以口语形式输出译语”(Lambert,2004:298),实现阅读与翻译同步。视译可谓口译与笔译的混合体,但通常被认为更接
“译员大多可以运用口译任务中的近口译,因为
(Hansen&Dragsted,2007:254)。相同策略”
在口译(包括视译)实践中,译前背景信息“被译员一致认为是其工作条件的重要的获取
(Gile,1995:147)。在翻译研究领组成部分”
域,背景信息对于笔译结果或过程的影响一直受人关注,且多以实证研究为主。Griffin(1995)在是否提供背景信息的两种条件下,考察两组受试笔译表现,结果表明:背景信息能有效提高翻译质量,但也许耗费更多时间。Kim(2006)实验结果则显示:相比译者的源语阅读水平,译前背景信息的获取对翻译结果的正面影响更大。近年来,陆续有学者开始关注背景
Felber信息对口译行为的影响。Lamberger-(2003)发现事先提供讲话稿能优化译员的口
Galaz(2011)专门针对高级口译译表现;Diaz-:“译前准备能帮助译员更学员的实验结果显示
有效地处理信息:相同时间内,有所准备的译员
。往往能译出更准确、完整、恰当的译文”
“隐喻翻译过程中背景知识的功用”(项目编号:2011Z69)和国家社科基金*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
“以汉语为母语的口译学员概念框架构建障碍研究”(项目编号:12BYY022)阶段性成果。项目
作者简介:项霞,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口笔译教学与研究;郑冰寒,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西方翻译理论,实证翻译研究
下一篇:中医学专业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