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国文化遗迹寻踪(6)
发布时间:2021-06-09
发布时间:2021-06-09
清代咸丰十一年,九里堤重建了诸葛庙,系木质穿逗结构建筑,规模不大,庙中供奉诸葛亮的塑像。解放后,这里成为九里村小学教室,后庙毁坏。1981年5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九里堤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二)。现在,这一带仍然被称作九里堤南、中、北路,在九里堤中路与北路相接处,原土埂用石条保坎加以保护,其上镶嵌大理石,刻有说明文字。
都江堰
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他视都江堰为天府之国的命脉,如何发挥其作用,直接关系到蜀汉农业的丰歉,关系到 兴复汉室 ,逐鹿中原的大计。因此,诸葛亮特别重视对它的维护。据 水经注 记载, 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发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诸葛亮在都江堰设 堰官 ,创专职官员管理都江堰的先例。在北伐期间,蜀国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诸葛亮仍然派一支上千人的兵力,专门负责维护都江堰,有力地保证了西蜀地区的农业丰产,使北伐曹魏有了坚实的经济保障。在 三国志 蜀书 中,也有 后主(刘禅)登观坂,看汶江,旬日始还成都 的记载。宋人范成大在 离堆行 诗序中说道: 蜀旱,支江水涸,即遣官致祭,壅都江水以自足,谓之摄水,无不应。民祭赛日率以羊,岁杀四五万计。 足见当地人民将此堰视若农业之根本。
在二王庙东侧,有一条蜿蜒起伏的古道,直伸 玉垒关 。传说,蜀国大将马超曾在这里屯兵,因此后世又叫它马超坪。
新都八阵图
位于青白江区弥牟镇北约300米的市场坝,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现只残存6个高低不等的土堆。土堆呈圆形,纵向(东西向排列)两排各3个,横向(南北向)3排各2个。土堆残高1.3米2米、直径4米4.2
米。
据陈寿 三国志 诸葛亮传 载: 亮推演兵法,
作八阵图,咸得其要。 所谓 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其地而制形,兵之纪律也。武侯推演,尽得其妙。 南朝梁李膺 益州记 载,八阵图原为纵横皆8垒,共64垒的方阵,每垒高3尺,面积1平方米,外围以土城,有4门。诸葛亮原用以练兵,它不是沙盘模式,在每个土堆上可站1人或1个战斗小组,敌人粗看去是个简单的方阵,但随着指挥员信号的变化,垒与垒之间的联系亦变,可以变化成多种战斗组合形式,以适应攻或守的需要。明代杨升庵 新都八阵图记 说: 诸葛武侯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之永安宫;一在新都县之弥牟镇。 俗称 旱八阵 。因此说,青白江弥牟镇八阵图即是诸葛亮统率蜀军的 演兵场 。
2003年9月,该遗址一期修复工程完工。遗址前竖有一块高大的石碑,正面刻着 三国八阵图遗址 (图三),背面刻八阵图遗址的历史渊源。石碑四周的石栏上刻有 三顾茅庐 空城计 等精美图案。该遗址还将恢复 护城河 、 武侯祠 、 诸葛井 、 诸葛桥 的景点。
万里桥
横跨老南门南河,俗称老南门大桥。此桥大约始建于公元前秦国蜀守李冰任中,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初名长星桥或七星桥,三国后名万里桥,亦称笃泉桥,是成都古代著名的二江七桥之一。桥得名于诸葛亮 结好孙权 的事迹。
元和郡县志 载: 万里桥架大江水,在(成都)县南八里。蜀使费聘吴,诸葛祖之,(费)叹曰: 万里之路,始于此桥。 桥因以名。 宋人刘光祖 万里桥记 说,他初看到的万里桥粗陋简易, 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 。又说: 侍郎赵公(赵鼎)之镇蜀也,始谒古柏祠,即命葺之。明年,作祠庙于其故营;又明年,新其故宅庙貌。每曰: 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
前帅沈公尝修广
图二、九里堤遗址保护标志碑
图三、青白江区弥牟镇八阵图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