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国文化遗迹寻踪(5)

发布时间:2021-06-09

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出孔明殿,过三分桥,有迁建的三义庙、新建的结义楼和正在建设中的锦里一条街。其侧的园林区即原南郊公园,2003年底划归武侯祠博物馆管理。

诸葛井、祠、街

在今江南馆街。明代街名锦江,清代改为东锦江街、诸葛井街,后复名东锦江街。街中段北侧有诸葛井、祠,宋代祝穆 方舆胜览 云: 诸葛井在大慈寺西里许,自上窥之,只见其三边,更一边不知其际涯也。昔孔明凿此以通井络王气,俗传有人入井,闻其中有鸡声。

另据民国修 华阳县志 记载, 南中纪闻 : 诸葛井在成都,井口不甚宽,其下则阔落宏深,上用岩石砌筑,虚悬空嵌,竟不坠下。井中汲取不竭,亦奇迹也。 明杨名有 诸葛井祠记 ,称成都锦江街旧有井,其制与他井不同。大约中虚方丈,深二丈,口径尺许。精工坚固,非俗工所能到。以创自诸葛忠武侯,故托之名。按,诸家所记略同,即今治城东诸葛祠内之井也。锦江街,盖明时旧名,至今犹沿用之。蜀人重武侯,以井、祠所在,因直呼为诸葛井街矣。

杨名 诸葛井祠记 载,明嘉靖时(15441547年)巡抚王大用在此建诸葛祠。清初祠毁,后重建。祠内诸葛井一直沿用到文革初。井口呈六边形,井壁、底都用上好的石板砌筑,水深3至4米。1964年,这里改作民办小学,当时诸葛亮像仍在,祠宇被改建成教室。文革中,诸葛亮像被毁,井也被封存。到上世纪末,北糠市小学分校将其土地出卖,诸葛井被填平,在上面修建了 江南大楼 。

据悉,武侯祠博物馆将在锦里一条街上重新仿建一口诸葛井。

诸葛亮丞相府

诸葛亮在蜀14年,其处理公务的地方,先后为 左将军府 、 丞相府 两处。具体方位,史籍上没有明确记载。据推测,刘备入川后住进原益州牧刘璋的州牧署(现人民南路展览馆位置),将州牧署改称左将军府。214年,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署左将军府事 ,于是,他就在左将军府内办公,约在今人民南路展览馆附近。

221年,刘备称帝,任诸葛亮为丞相 录尚书事 。由于刘备没有新建皇宫,仍以左将军府为皇宫。 尚书 是皇帝的最高机要秘书,诸葛亮必然在宫内办公。所以,刘备当政期间,诸葛亮没有修建府第。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 开府治事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其丞相府离皇宫不远,约在今红照壁一带。

诸葛亮观星台在正府街。此地自宋代以来,为历代成都府衙署所在。据 太平寰宇记 载,蜀汉在此建观星台,传刘备、诸葛亮曾于此观星。

蜀海丛谈 说得更加玄乎: 府署在正府街,相传即蜀汉时诸葛忠武故第之基址。大门外有 古天府 三字横匾。左右两方,向外者,一书 开诚心 ,一书 布公道 ;向内者,一书 集众思 ,一书 广忠益 。皆用武乡侯语也。署内有石狮二,相传亦汉物。

诸葛亮点将台

在蜀都大道东风大桥附近,有 点将台街 ,相传是诸葛亮当年操练军队的地方。这里还有点将台东街、西街、北街;点将台东一巷、二巷、西一巷、二巷等。这一带,昔日是原野田畴,20世纪70年代为金牛区保和公社点将村菜农的田地。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任丞相期间,一心辅佐刘氏父子,坚守北伐中原,一统江山的信念。他在成都期间不断操练军队,诸葛亮执政期间,主要以战事为主,成都作为都城,也是军事重镇,有诸多训练、培养将士的场所,留下了不少相关遗迹。直到到80年代初,东风大桥至水碾河段的 点将台 还留存一块半亩大小的土台。

九里堤

位于市区西北部,现仅存38米土埂。原堤从现存残提处一直延伸到今北门龙王庙,长达九里,故名。

九里堤原叫糜枣堰,又称刘公堤、侍郎堤。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宋代重建,是为了防洪而建。从清代中后期开始,因 蜀人每事好归诸葛亮 ,九里堤又称 诸葛堤 。据 成都府志 山川 载: 九里堤府城西北隅,其地洼下,水势易超。诸葛亮筑堤九里捍之。

民间传说,诸葛亮在成都当丞相时,一天到城西北郊柏条河(今府河)视察,看到这里的土地一片荒凉,问陪同的官吏,方知这一带年年泛滥成灾,冲毁了房屋和庄稼,老百姓只得逃荒离去。于是,诸葛亮派了近千名士兵挖河修堤。起初只筑了三里河堤,到涨水季节,田地仍旧被冲毁。他很着急,到处寻访治河能手。一天,他在途中看见一位白胡子老头在河滩上和几个小孩垒沙石玩耍,就好奇地走上前去,刚走拢却不见他们的身影,只剩下刚才垒起的一条长形沙石堆,上面留有 三、三、三 的字样。诸葛亮围着沙石堆看了半天,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柏条河的地形图吗? 三、三、三 就是修堤的方案!他赶紧回去重新修订治河方案,很快修起一条长九里、宽九尺、高九尺的防洪大堤。当年秋天,这座长堤承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外出逃荒的人听说诸葛丞相治理了柏条河,都纷纷回到家园,重盖房屋,种植庄稼,过上了富庶、安宁的生活。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