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_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用)人教新(6)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1.2.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明确蝈蝈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4. 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____C_____(A.食肉 B.食草 C.杂食)性昆虫。
5.“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上一篇:亚马逊网上书店营销模式的探究
下一篇:csol代码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