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中学_2013年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2)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 类
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
(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2)运动: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
胸肌发达,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3)消化:角质喙,无牙齿,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进行双重呼吸。
(5)循环: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附: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
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
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2、节肢动物的分类:(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均属于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足和触角分节; 体表有外骨骼。 甲壳动物:体表有质地坚硬的甲。如:虾、蟹、水蚤。 蛛形动物:如:蜘蛛、蝎子。 多足动物:如:蜈蚣、马陆。
昆 虫: 常见种类 蝗虫、蜜蜂、蟑螂、蚂蚁。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都生在胸部。
(3)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
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4)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昆虫的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生长,因此会发生蜕皮。(金蝉脱壳) 3、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
2
4、爬行动物:幼体和成体都是用肺呼吸。如蜥蜴、壁虎、蛇、龟、鳄鱼、鳖(甲鱼)。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蚯蚓的蠕动,鱼的游泳,鸟和昆虫的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2.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是:骨、关节、骨骼肌(骨骼和肌肉)。 (1)骨: 杠杆作用; (2)关节: 支点作用
表面覆盖关节软骨,可 关节面减小摩擦、缓冲震荡。
关节囊(可分泌滑液)
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减小摩擦)
特点:既牢固又灵活
(3)骨骼肌作用:动力作用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活动的。 组成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肌腱: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特点:受刺激能收缩,从而牵动着骨绕关节产生运动。
3.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运动的产生过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
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2)任何一个动作都不可能只由一组肌群来完成,必须由两组以上肌群交替收缩和舒张共同来完成,如:屈肘时,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4.运动还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 (1)控制和调节:神经系统;
(2)能量的供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分类: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金鸡报晓、猫捉老鼠、孔雀开屏。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上一篇:选修4第二章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