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5)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第5期阮仪三等:对于我国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模式的剖析
5
2.坚持长期渐进的小规模“有机更新”原则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深入的过程,整治过的环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继续去解决。这是一个永久持续的过程。同时,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必须坚持小规模“有机更新”原则。大规模拆建的改造方式,必然会破坏城市原有肌理。在历史街区内,不应该运用大规模拆建的方式,它应是一种以逐步恢复街区历史传统风貌为目的,渐进式的修旧如旧的整治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风貌,将真实的历史完整地传给下一代。历史街区在综合整治环境的同时,建筑单体上也尽量以修缮为主,即使一部分危房或不协调建筑需拆除,也应该保证拆建起动区的规模小,并以滚动的方式进行建设周期短,易于筹措资金,为居民所认同;3.区最高的,这是一个定性的指标。
4.推动基于“社区参与”与“居民自助”的历史街区更新新机制
历史街区的保护,若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力量,必然会因为工作过于集中和政府财力有限,使得保护工作滞后于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的需要。因而有必要积极推动公众参与。事实上,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补偿、住户安置、更新计划的执行、日后的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均与市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同时,利意识的加强,。“为基础的历史街区更,、规,保证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公共利益的实现。这种新机制并不局限于个人对一部分社会活动的直接参与,而更加强调开放式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双向运行的社会网络,它使街区每个普通人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既使自身得到发展,又成为对整个街区发展负有责任的一分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包含两个主要的层面:其一,街区居民组成一定的社区组织参加到历史街区的具体改造事务中来;其二,居民与技术设计人员建立互动的平台。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要建立基于“社区参与”与“居民自助”的历史街区更新机制,还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即住房的产权问题,社区组织的性质和形式问题;资金来源问题以及必要的技术支持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解决产权问题,只有通过产权明晰,才能充分调动街区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形成有效的
“社区合作”与“居民自助”更新机制,同时通过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财政支持,促使历史街区有机的自我更新。
5.建立适应历史环境保护要求的土地开发管理新机制
我国历史城市,尤其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必须建立适应新时期需求的土地管理新机制。这个新机制,应根据历史城市土地分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就历史城市而言,应该区分开对于城市历史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历史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以内
的,必然拥有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其保护不应是将历史凝固、静止的保护,不应切断其自身的发展,必须确保历史脉络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只是为了过去而保留过去,更是为了实现从过去到未来的永续发展。因而,应保证代表各历史时期的建筑的共生共存,并为历史街区未来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简单地把建仿古一条街视为保护历史,或把片面的所谓风格统一视为保护的目的,其实是篡改历史的真实性,是错误的。另一方面,保护历史脉络的延续性和真实性还要求保护原有的社会网络结构和生活的真实性。为此应加强对传统居住形态的研究,创造出新的住宅改造模式。特别是要注意对原有“住文化”的重视,尽量保持原有社会网络的延续性,历史街区不仅是过去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场所,而且现在仍然并将继续发挥它的功能,是社会生活中自然而有机的组成部分。生活真实性有两个评判标准,一是原有居民的保有率,这一个标准是可以量化的;二是原有生活方式的保存度,即历史街区应该是该城市或地区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保存最为完整、最有特色的地区,其原有的传统生活方式的保存度应该是该地
上一篇:单片机篮球计分器报告书
下一篇:委外加工费报价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