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工作介入文献综述(5)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1)家庭原因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容易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家庭教育的误区为青少年犯罪推波助澜。都说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着多么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在不断上升,单亲家庭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孩子不仅失去家庭的温暖,还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在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下容易走上邪路,因此缺乏父母的关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另外不良的家庭教育往往也会使孩子养成一些恶习,比如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 专横霸道, 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结构不完整或者家长忙着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正确引导。很多青少年在没有适当约束的情况下,为了寻求物质、生理或心理的满足而做出伤害别人或者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还有一种情况,由于突发家庭变故,青少年的心灵受到创伤,导致他们自暴自弃,最终引发犯罪行为。
(2)学校原因
如果说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那么学校自然就是第二课堂。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因此学校的教育同样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的失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在青少年犯罪主体中,有很人走过了一条由优等生变为三流生,再由三流生沦为犯罪的道路。他们在学校成绩较好的比较少,大部分是学习成绩较差或一般的学生。这些人在学校得到的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导致这些学生自暴自弃,甚至辍学,过早地进入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的产生,不能不说与学校教育有极大关系。
当下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不应当仅仅着眼于学生的成绩,作为一个老师,比起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如果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德育,那么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灾难。
(3)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媒体对于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社会环境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手机电脑IPAD等新媒体渠道对于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社会上还是普遍存在的,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在社会上也广泛存在。这些都严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使一些涉世不深和意志较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堕落,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遍布中小学校周围的游戏厅、网吧、台球厅等更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温床,有
上一篇:一种程控交直流电阻箱
下一篇: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治安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