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与陶渊明比较论(5)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柳宗元与陶渊明比较论
如果说对这首诗的言外之意,还可能有不同看法的话,那么这时期的另一首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其希望在朝故交一为援手之意则更为明显。
象以上这样的诗,我们是不能简单地用“颓废”二字来概括的。其风格,除了有酸楚的一面外,也还透出震撼人心的凄厉和激越。
影响柳宗元诗风的,还有他对佛教的信奉。我们知道,柳宗元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对天命论曾进
风格。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柳诗风格似陶的一面,前人将陶、柳并称,也有其道理。但是正如陈善所说,柳宗元与白居易同学陶渊明,“子厚语近而气不近,乐天气近而语不近。子厚气凄怆,乐天语散缓,虽各得其一,要于渊
[25]
明诗未能尽似也。”的确,如果以句摘,柳宗元似陶的
[26]诗句可以找到不少,如“寒月上东岭”,与“素月出东
[27][28]岭”;“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与“深感父老言,
[29][30]
行过有力的批判(详见《天说》、《天对》等论著)。但他又禀气寡所谐”;“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与“试
[31]
“自幼好佛”,在一定程度上当了佛教唯心主义的俘虏。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等等。但就全诗的意境而言,
关于为什么在柳宗元身上存在这两种互相矛盾的现象,我们姑且不论。这里要探讨的是信佛对他诗风的影响。柳宗元认为,佛教以静为本,而反对“为追逐利禄而相轧”。这种思想,反映在生活情趣上,便追求清静无为的隐居生活;反映在诗风上,便是以“淡泊”为宗。但是,由于柳宗元自始至终也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特别是在被贬之后,有时他只不过是借助于佛教的“静”的内向修养来逃避现实,所以表面上的“静”,并不能抑制或掩盖内心的不平与激愤。这也是造成柳诗既平淡清雅,又深沉峭拔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里要提及的是,柳宗元的信佛和王维也很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在政治上失意之后对佛教更感兴趣,都有共同的烦恼,都认为“一生几许伤心泪,不向空门
[23]
何处销?”但也有不同之处:柳宗元对佛教的信奉,远没有王维那样笃诚。原因一是王维晚年仕进之心已十分淡泊,对一切抱着“无可无不可”的冷漠态度;二是仍居高位,生活条件优裕,环境幽静而无尘杂干扰。而柳宗元尽管晚年思想消沉,但内心还时断时续地燃烧着希望之火,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处于愁苦状态,为了消愁,只好以禅诵为事。正因为如此,所以柳诗所呈现的“淡”,也远没有王维那样“清淡”和“淡远”。此外,柳宗元的有意学陶,也是他的诗风近似陶渊明的原因之一。韩子苍说:“柳诗不多,体亦备众家,惟
[24]效陶诗,是其性所好,独不可及也。”《笔墨间录》说:“《田家诗》‘鸡鸣村巷白’云云,又‘里胥夜经过’云云,
柳诗却不象陶诗那样幽远,风格也没有陶诗那样恬淡。
这大约就是柳宗元学陶“语近而气不近”所造成的吧![1][25]《儒学警语》下集卷四。[2][11]《蔡白衲诗评》卷一。[3]《诚斋集》卷一一四。[4]《答贡士元公瑾论仕书》。[5]韩愈《柳子厚墓志铭》。[6]《寄许京兆孟容书》。[7]《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8]《与李翰林建书》。[9]《归田园居五首》。[10]《全唐诗话续编》。[12]《读山海经》。
[1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14]《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15]《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二首》。[16][26]《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17]《与崔策登西山》。[18]《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19]《书黄子思诗集后》。
[20]《古今诗话》。[21][22]《谈柳宗元晚期诗中的颓废思想》,《河北师院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1期。[23]王维《叹白发》。[24]《竹庄诗话》卷八。[27]陶渊明《杂诗》其二。[28]柳宗元《首春逢耕者》。[29]陶渊明《饮酒》其九。[30]柳宗元《饮酒》。[31]陶渊明《连夜独饮》。
[刘继才 辽宁教育学院语文研训部 教授 沈阳 110032]
(责任编辑:刘向宏)
绝有渊明风味。”又说:“《饮酒》诗绝似渊明”。除此之外,还有《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觉衰》、《旦携谢山人至愚池》、《首春逢耕者》、《溪居》等诗,风格也颇近陶渊明。
但柳宗元的学陶,并没学到实质处。他在仕途受挫之后,虽然很向往林泉生活,但还有较为强烈的仕进之心,因而并不甘于寂寞。他并不能做到象陶渊明那样“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所以也写不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境与意会的诗句,更难形成陶渊明那样质朴自然的艺术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