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美及美的本质(6)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情舒畅、美不可言,就是因为人类有追求进步、完美、协调、公平、公正、恰适
宜等品质倾向。人们在美的认识上还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把事物的真、善凌
驾在形式(外表)美之上,即一事物要美,首先要求它是一种真、善,这种倾向
也是从人类自身的立场出发的,人类习惯于从自身的立场看问题。一朵艳丽夺目
的带刺玫瑰,人们会认为它美的不容侵犯(人们讨厌轻浮);一朵带剧毒的玫瑰
呢?人们就会认为它美的让人厌恶,表里不一(人们惧怕伤害)。见到一个标新
立异的图案,人们就喜欢从其色、线、形、音等方面联想自身的一些事件或特征,
由联想认定图案美与不美。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字形会徽,其整个构
建很有创意,五个相连而又不规则的圈,人们认为它是五大洲的友好与团结;其
形状又像打太极拳的中国人,于是人们又认为它可表达中国人有爱好运动的传
统,诸如此类的象征意义都是人们根据图案的结构发生的自由联想,它的美完全
是人类给予的,是主观的产物。然而,国旗选定也有偶然性。据资料记载,五星
红旗被定为我国旗是经过多次修改的,其原图案还包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徽
——镰刀和铁锤,后经过大家共同磋商去除了。在其间有人曾提议在国旗上绘出
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它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这个建议未被采纳,
原因很简单,它会破坏整个画面的简洁性与完整性,国家有被割裂的感觉。国旗
选定的偶然性就表现在人思考满足国旗必然性条件的主观性,不同的决策者选出
国旗图案就可能不一样。
当五星红旗被定为我国国旗以后,它就代表中国,代表独立、自由、幸福和
伟大的国家,就我们国家的公民而言,它很美,对他国公民就不见得如此,中华
人民共和国赋予它的深意,只适用于炎黄的子孙。很显然,国旗美带有社会性。
既然它有一个影响的范围,那国旗美还带有民族性,区域性。甚至一个国家的国
旗图案可以修改,赋予它的内涵也可以改变,所以国旗的美还带有时代性和相对
性。如此看来,国旗的美,不管是代表的美还是其形式美,都是主观的了。
让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个例子,一位名叫乔德的西方美学家,为了说明美不是
主观的,提供了一个“使人信服的论证”: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拉斐尔的
《西斯廷圣母》像将依然如故,“无庸质疑的事实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将认为即使
无人静观的《西斯廷圣母》像的存在也要比无人静观的臭水沟要好。”就这个例
子而言,确实有一点让人难于辩驳,但让我把这个例子类比到国旗上,会有什么
样的结论呢?
现有一个野蛮、侵略成性的国家(民族),它的臣民都以生在这个国家而自
豪,因为这个国家强大,战无不胜,能征服、奴役其他民族,从其他民族掠取丰
富的财富,过着富有、奢侈的寄生生活。可想而知,当这个国家的国旗飘扬之时,
他们是引以为荣,以之为美。相反,其他民族则痛恨不已。突然这个国家遭了灭
顶之灾,全国民众无一生还,当他们的国旗还在飘扬之时,已经无人去欣赏那面
国旗的美了。按乔德的推理,他们的国旗还是要比臭水沟要美。无庸质疑的事实
是这样的结论让人难于接受,当其他族人见到臭水沟时,最多捂着鼻子走开,而
见到那面充满邪恶、肮脏、野蛮与仇恨的旗子之时,更有可能把它撕碎扔进臭水
沟,谁愿意还让它在那儿飘扬,更不要说去欣赏它的美了。
同理,乔德所举的“使人信服的论证”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一面国旗的文
化共识已消失,那它的美就不存在了。当全人类已经灭亡,《西斯廷圣母》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