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讨论P13图6.17②-⑥幅图所反映的当地文
化状况,选代表发言。
出示参考答案:
图②: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
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图③: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
也基本上是梯田。
图④: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
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图⑤: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
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图⑥: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生:用最短时间(30秒)完成P14活动1
师:由此可见,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些自然环
境适宜的地方,就会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生: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师:有哪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地区。
师: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三地区气温、降水、地形
和土壤,进而说明人类文明发祥地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生:讨论后七嘴八舌回答,都位于北半球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
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炎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湿
润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
师:这一切都是巧合吗?说明了什么?
生:不是,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材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搜集的亚洲不同国家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情资
料。教师引导学生看待不同文化的共存问题:每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有其特点和
存在价值。理解和尊重其他地域文化是实现同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基础,也是新时期经济全球化
和我国加速对外开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