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5-04-20

本文通过运用SCP理论、国外同行以及中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做法,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比对研究,其结果表明:不同的国力背景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会生成不同的核心动力,不同的核心动力会造就不同的产业模式。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与探讨》(绝对原创)

王郝民 宗捷 宗凯

摘 要:通过运用SCP方法对中国民用航空工业进行产业分析,揭示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产业绩效的特性特征的属性,寻求促进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提升成长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研究表明:当前以政府指令为导向、以制造企业为核心地位的民用航空工业产业发展模式,将会使得中国民用飞机制造业走上仿造的老路。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以设计企业为产业链之核心地位的民用航空工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最有可能引领民用航空工业走向具有竞争力的和可持续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模式, 战略,竞争力

一、引言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从1956年通过仿造国外飞机,已走过50多年的历程,是一个拥有产业大军50多万人,固定资产超过2万亿元,产业规模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重要国民经济门类。但是,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体系仍然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模式,市场竞争要素不活跃,没有把市场作为发展产业的平台,也没有把从市场中获得商业利益作为追求的目标。民机生产更多的考虑是政治和国际名声的影响(我们几乎在公共媒体是得不到中国民机的盈利情况的。例如:西飞2010年公布的年报中,交付新舟系列飞机18架,交付国际合作19个飞机零件1278架份,飞机产品的营业收入为99.77亿元,利润为11.3亿元。这组数据,无法看出新舟系列飞机的盈利水平)。2004年政府再次将大型飞机发展战略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200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集约化的民用飞机制造公司;2011年,飞机制造业被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项目。这些,都预示着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崛起。据波音公司预测,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将共需要5000架飞机;中国商飞公司的预测为4700架,市场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以2011年目录价格为基础),占全球需求量的15%。面对我国民用航空消费的快速增长给中国航空工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闯进国外公司占据垄断地位的民机市场,是中国民用航空工业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当务之急。探索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是从机制上探索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民用航空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道路,促进大型民用飞机项目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向成功。

本文通过运用SCP理论、国外同行以及中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做法,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比对研究,其结果表明:不同的国力背景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会生成不同的核心动力,不同的核心动力会造就不同的产业模式。以设计企业为核心和以制造企业为核心的航空工业产业模式,是不同的国力背景之下的产物。以制造为核心的模式,对相对封闭的纯国内市场是适用的,但对开放的国际化市场是不适用的;以设计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模式,在两种情况下都是适用的。这就是本人为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战略方向调整和运营机制的模式创新提供的思路,以资借鉴。 11数据来源:西飞年度公报2010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与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