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产业的商业模式研究_陈元志(5)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移动支付产业的商业模式研究
其封闭运营的弊端凸现出来。更为开放的平台赋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自由,但是如何实现微支付成为一个新课题。微支付集成商是应对开放系统的解决思路之一。服务提供者和商家希望给用户更多、更灵活的支付选择,但是增加可供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需要服务提供者与不同支付渠道维护合作关系,这会增加他们的协调成支付集成商的出现能够避免服务提供者与所有金融本。
机构建立联系的麻烦。商家能够向用户提供定制的支付方式的同时降低商户的管理成本,有利于促进交易量的通过规模经济和增加。支付集成商因为结算量的增加,范围经济来降低成本。
价值网络参与者创造出足够的价值。
目前,虽然移动支付吸引了许多关注,但是除了在少数几个国家获得成功以外,移动支付在多数国家发展缓慢。两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一个是日本的移动网络运营商NTTDoCoMo,一个是沃达丰在肯尼亚推出的M-PESA业务。日本非接触式技术的商业推广始于2004年,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DoCoMo公司推出Feli-Ca手机(内置一种非接触式RFID智能卡,采用预付费方式)。NTTDoCoMo公司于2005年收购三井住友卡34%的股权,2006年收购瑞穗金融集团的UCcard公司18%的股权,通过手机提供非接触式信用卡服务。NTTDoCoMo公司还设法增加移动支付接受网点的数量,最初通过补贴方式鼓励商家购买移动支付的支持设备,随后垂直整合部分大型零售商。目前,日本移动支付业务的交易额已占信用卡市场的20-30%,NTTDoCoMo的移动用户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的比例超过40%。
移动支付在肯尼亚的蓬勃发展与该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很大关联。肯尼亚38%的人口尚未开设银行账户,但是超过一半的人口拥有移动电话。沃达丰公司的下属机构Safaricom在肯尼亚推出“M-PESA”服务,其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电话完成简单的金融交易(比如汇款、存款和提取现金等服务)。2009年10月,Safaricom公司已经拥有750万用户。这两个案例都是以顾客价值为导向设计商业模式而获得成功的。
(二)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标准的制定仍然存在一定分歧,标准制定话语权的争夺是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争夺价值网络主导权的博弈
远程支付的典型应用是通过手机里面的交易平台完成远程转账或付款,这需要与银联合作,在政策没有开放的情况下,运营商无法有效参与。近距支付是目前
围绕着近距支付中手机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争议的焦点。
和POS机之间的通信问题,国内的近距支付方案主要有四大类: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双界面卡(SIMPass)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的NFC方案;基于13.56MHz的非接触技术NFC+SD卡的方案和基于2.4GHz的RF-SIM卡方案。目前移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采用不同技术标准,中国移动主导2.4GHz的技术标准,中国银联主导基于13.56MHz技术标准。
从用户接受的便利程度角度看,NFC方案和NFC+SD卡的方案需要用户使用支持NFC功能的定制手机,
双界面的卡方RF-SIM卡的方案只需用户更换SIM卡,
案需要用户更换SIM卡并加装外置天线。
从知识产权的自主程度看,2.4GHz技术现有300余项专利申请,全部为国内公司所掌握;基于13.56MHz的NFC技术成熟度高,技术超过1400项专利掌控在
图7“第三方支付—微支付集成型”经纪人模式
(七)“移动设备制造商—微支付集成型”的经纪人模式
一些高端智能手机制造商在移动支付产业中能够扮演交易平台和结算中间人的角色,与其他利益相关者
拥有强势谈判的能力。比如,苹果公司推出的智能手机Iphone把移动电话打造成集通信与移动商务于一体的综合设备。苹果公司将Iphone的应用软件APPStore打造成为移动商务的展示与交易平台,发挥着协调利益各方搭建价值网络的功能。苹果公司通过消费者注册的iTunes账户来实现微支付,解决数字商品(如歌曲、电影、应用和内置应用)的购买问题。目前iTunes的活跃信用卡账户已达1.6亿户,如果苹果公司在IPhone中添加近距通讯功能模块,IPhone就能够具备电子钱包功能,进一步拓展交易平台和支付平台的功能。
图8“移动设备制造商—微支付集成型”的经纪人模式
四、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移动支付产业在主要发达国家先热后冷,技术上的创新并不一定能够创造消费者所能感知的价值
但是过去几2002年左右移动支付在欧洲开始应用,
年,移动支付领域的一些先行者开始退出这个市场。移动支付服务提供者需要提出清晰的价值主张,激发消费者和商户的兴趣。如何设计合适的商业模式,为顾客和
EnterpriseEconomy
2012年第8期(总第384期)
103
上一篇:大学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