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朔《顽主》的艺术特色(6)

时间:2025-02-24

王朔语言艺术

青年步入社会,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如意的现象,自然就产生了叛逆的情绪,特别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之下,对于中国自建国以来的精神思想有着明显的叛逆心理。
说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是 “五四”时的文学革命,在社会文化转型期到来的时候,必然有一批具有极强的反叛精神的文学作品问世,鲁迅、郭沫若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产生反叛情绪,这是时代的必然。王朔在作品中塑造的于观、杨重们是反叛的,宝康也是反叛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对正统思想、权威人物和知识分子、知名作家的嘲弄和调侃也是反叛的,甚至连小说的标题也都是具有反叛性的。《顽主》、《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千万别把我
当人》……
说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这类反叛类的作品在文学创作题材上继承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光荣传统,同时,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换一种脑筋去思考问题。王朔在创作上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他像鲁迅一样,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反面的形象。鲁迅塑造的是那个时代的国民,他的狂人、阿
Q、孔乙己等都是当时人们所不齿的形象,是社会的对立面和垃圾。今天的王朔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一组类似的形象,但他们是我们当代的人。
反叛似乎成了王朔特色,他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精英立场极为反感,他甚至说,他立志不作知识分子,原因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看到太多的人把知识当作武器来镇压别人,恃强凌弱。王朔曾经无可奈何地说,希望自己能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保持淳朴的天性。市民社会,是王朔活动的天地,也是他表达的背景。其实王朔最擅长调侃那些用堂皇庄严语词来包裹偏狭私利的丑恶行径,将其卖矛又卖盾的伪善心态夸张地暴露出来。把权势者送子女出洋说成送他们去反帝反修第一线,熟知的事实加上同样熟知的只是在时间上稍有错位的语言,就凸现了喜剧效果。王朔用机智在他熟悉的环境中搜罗了不少这样的素材,可惜他每每只是一笔带过而已。王朔撺掇出来的人也鄙俗却委琐,一个个小里小气,并声称“你千万别把我当人”。不当人,当什么呢?“你就把我当作个屁,放了我吧!” 十分沉痛的思想,变成了引人一哂的笑料,这就是王朔。

头来看,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王朔似乎是匹闯入文坛的黑马,陡然之间给大家贡献出了一群按正统的思维定势无法归类的顽主们。这些人将“玩”的旗号高高标举,玩文学,玩生活,对凡是被主流文化认为是神圣和崇高的东西都予以嘲讽。其实,“玩”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的悖论,在中国语境中含有一种弱势反抗的含

论王朔《顽主》的艺术特色(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