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朔《顽主》的艺术特色(18)
时间:2025-02-24
时间:2025-02-24
王朔语言艺术
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努力使自己的作品符合最大多数读者的社会心理和阅读口味,从而使作品得以在文化市场生存。这类作品一般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但往往缺少自觉的人文理想和历史、文化深度。可以说,这类作品是作者把自己当作大众并将作品尽量大众化的产物,因此,这里称这为"大众文学"。
第一章 市民小说
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文学渐渐卸下了沉重的"社会功利目的",开始将主要视线放在对人的表现上。而城市中的普通人,无疑是作家面对的一个巨大群体,因此,表现市民,为市民阅读服务,就是为许多作家努力的一个方向。于是,文坛上出现了针对不同层面读者的不同题材、风格的大量作品,本书将之统称为"市民小说",下面,将就市民小说的不同种类,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节 "调侃小说"及王朔现象
"调侃"作为一种表现方式,事实上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所运用。只是有些作品为局部运用,有些作品自始至终全贯穿着调侃。大多数作家都只是偶尔将"调侃"作为自己小说的一种表现手段,而青年作家王朔则将"调侃"上升为一种表现方法,他的许多小说标题上便透露出明显的调侃意味,如《顽主》、《玩得就是心跳》、《你不是一个俗人》等。在作品中,调侃更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灵魂,成为作者解构现实,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把王朔的大部分作品称为"调侃小说"。
王朔以"新京味儿"的语言方式及近乎粗鄙北京市井口语词汇冲击着小说中正统的书面语,以市井青年鄙俗的生活方式冲击着所谓"正人君子"的传统生活状态,相对于传统作家,他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叛逆味道。因而有人斥他为"痞子作家",甚至是"流氓作家";也有人为他作品中痛快淋漓的调侃拍案叫绝,并将之视为中国"后现代主义"创作的代表作家。然而不论是褒是贬,王朔的存在在当代文坛已经是绝难忽视的一个文学现象,描写这一个阶段的文学发展不提及王朔,绝不是客观公允的方式。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及王朔对市井生活真切展示,使王朔在八十年代末期成为当代文坛上不容忽视的一道景观。
王朔,1958年生人,家居北京市区。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做过"操舵兵&q
uot;、卫生员甚至帮厨。七十年代末曾经试图经商,但以赔本告终。王朔的处女作是1978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等待》,此后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
王朔的成名作是发表于1983年末的中篇小说《空中小姐》,此时王朔刚刚从商海败北,但出于商人视角所选择的在普
上一篇:表A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下一篇: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