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的商品市场波动与风险传染(4)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金融危机中的商品市场波动与风险传染
为重要,原油衍生品交易数量仅是实际生产数量的3.9倍。
尽管衍生品交易对于现货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已经被众多的调查研究所证实,但对于商品价格周期性运动的方向,如果考虑到金融部门的部分理性,则只有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供需变化所能解释。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金融资产市场表现与经济状况之间还是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并没有违背最基本的估值原理。
发达经济体在实体经济领域的产出水平或产能利用率自2000年以来基本上处于下滑态势。而且,即使考虑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商品价格依然大幅上涨。这表明全球实体经济的重心还是转移到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商品价格受到了该经济体内供需因素的决定性影响。金融因素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发达经济体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矛盾。由于实体经济领域没有形成新的产能和利润增长点,而又拥有国际储备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的垄断竞争地位以及产业资本进入壁垒,发达经济体内的货币财富以及新兴经济体贸易顺差的资金回流,都竞相涌入发达经济体的金融部门。这些资金进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并获取周期性回报,在投资策略方面显然具有理性的成分。
三 商品市场风险暴露及其在金融部门的风险传染
迄今为止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几乎充分挖掘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内的廉价劳动力,但是,还没有在产业层面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至少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这种调整已经日渐没落,从而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与商品价格的上涨都不可持续。这些经济因素为全球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削弱了资产估值基础。如同实际情况所表现的那样,由于全球化、产业资本转移以及对金融资本对商品市场的卷入,发达经济体的资产价格与各种金融投资的收入,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景气度正相关。后者的经济、金融状况又通过最终消费品方面的贸易联系,与前者的财富水平及金融状况串联在一起。最终,两者的经济和金融稳定状况都连接成一个封闭的循环。
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地区与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商品市场价格异动所引发的经济风险,能够迅速转化为金融风险,存在如下两种便利渠道。
第一是商品市场的金融化。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商品市场微观结构的变化。在一些重要商品类衍生品市场的交易者结构中,相比代表实体经济需求的商业性交易者而言,代表金融投资需求的非商业性交易者,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以及其它各类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已经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相应地,在投资策略方面,商品市场的投机和套利策略也颇为盛行。特别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赚取期限价差的滚动套利策略,对于商品价格的运行具有更强追涨杀跌性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最后,由于金融机构的深度介入,以及对抗信用货币贬值或通胀的避险需求增长,商品已经成为投资者资产选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除了投机和套利策略之外,中长期持有或各种商品指数投资策略,也同样比较普遍。
由于商品市场微观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及金融性交易的大幅度上升,根源于产业经济结构或商品市场的周期性风险,可以迅速转化为金融风险。前面的分析已经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不仅受到金融因素的推动,反过来也左右了大量金融机构资产头寸的安 见殷剑峰,“商品市场的金融化与油价泡沫”,《中国货币市场》2008年第11期;或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在2008年的统计数据。
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