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病人的镇痛治疗(3)

发布时间:2021-06-07

对k和δ受体的亲和力则仅为对μ受体的1/25。临床上此药的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1/10;③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大剂量则可使呼吸频率减慢,主要用于轻度和中度的急性疼痛治疗。

3.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s) ①NSAIDs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非选择性、竞争性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环氧化酶(COX)达到镇痛效果。代表药物如氟比洛芬酯、氯诺昔康等;②NSAIDs可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疼痛,与阿片类联合使用时有协同作用,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该药可用于缓解长期卧床的轻度疼痛和不适;③NSAIDs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出血、血小板抑制后继发出血和肾功能不全。在低血容量或低灌注病人、老年人和既往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更易引发肾功能损害。

4. 局麻药物 ①局麻药物主要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其优点是药物剂量小、镇痛时间长及镇痛效果好。目前常用药物为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②布比卡因的镇痛时间比利多卡因长2-3倍,比丁卡因长25%。但其高浓度会导致肌肉无力、麻痹、从而延迟运动恢复。降低布比卡因的浓度可大大降低这些并发症;③罗哌卡因的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安全性比布比卡因高,小剂量时,对痛觉神经纤维具有选择性,对痛觉神经纤维的阻断优于运动神经纤维;④局麻药加阿片类用于硬膜外镇痛,不但降低了局麻药的浓度及剂量,镇痛效果也得到增强,同时镇痛时间延长。但应注意吗啡和芬太尼在脑脊液中的长时间停留可能导致延迟性呼吸抑制。除此之外,临床上还应关注硬膜外镇痛带来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血压下降及可能发生的神经并发症。合理选择药物、适时调整剂量及加强监测,是降低并发症的保证.。

㈣战创伤病人的常用镇痛技术

1.口服法 适用于创伤局限、意识清楚的手术后或暂时不需实施手术治疗的病人。

2.静脉注射法

(1)持续滴注法:将镇痛药物溶于适当容量的输液,持续滴注。用药期间,需密切注意药物对病人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防止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2)微量泵输注法:选择合适剂量与浓度配制药物,总容量一般为50ml,维持注射6~12h为宜,每日更换2~4次注射器。给药期间,同样需要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3)镇痛泵注射法:分为机械泵或电子泵。

3.持续皮下注药法 采用27G翼状留置针于腹壁穿刺至皮下并妥善固定,与自动注射泵连接。本方法具有血中药物浓度水平稳定,总用量减少,不受肝脏代谢的影响以及静脉通道的限制,不易引起全身感染,穿刺或拔针操作方便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不能口服或在家庭治疗的病人。

4.舌下及黏膜给药 对口含片或容易吸收的药物较为适用。如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

创伤病人的镇痛治疗(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