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海绵城市_实践_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控规(4)

时间:2025-02-24

规划 | 研究 匠人理璞得其玉: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

生态系统之间联系的建设用地。结合示范区内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要求布局绿地系统,连接山体与水域两大生态系统,增强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内绿地系统呈“一底两带、两区四点”的结构形态,以外围山体为域,以环湖绿化带、范崎路两侧绿化带为线,以核心区绿化、生态绿植展示区为面,以主入口形象绿化、台田净化湿地、主副湖坝下水处理净化湿地为点,形成点、线、面、域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控制生态廊道

根据廊道的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廊道等级。一是一级廊道,沿雁栖河由北向南,经峰会核心区,至主坝南部。一级廊道控制范围50~100米,廊道功能以生态保护、水源涵养、山林养护为主导,核心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多样性。本区域严格控制建设活动。二是二级廊道,包括沿范崎路生态廊道、环雁栖湖副湖生态廊道和雁栖湖主湖西侧生态廊道。二级廊道控制范围30~50米,是主要的景观展示界面,本区的建设应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通过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形式、色彩、材料等塑造良好的风貌和环境。三是三级廊道,包括南北两条截洪沟生态廊道,若干临时汇水廊道。三级廊道控制范围15~30米,是规划区主要雨水径流廊道,各类改扩建、新建项目,不得突破保护控制范围。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

整个规划应用了多项生态技术,涉及到雨洪管理、污水净化、建筑材料节能、建筑节能等多个方面。但是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区域核心问题出发,最值得推崇的是雁栖湖规划中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台田净化雨水技术

在雁栖湖的主要汇水河流——雁栖河上分段设堰,拦蓄并抬高水位,将雨洪引至两岸台田(拆除现有村庄进行建设),形成水平潜流,经过层层台田,主要通过土壤过滤和植被根系吸收,去除水体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再经过堰的表面,增加水体含氧量,使上游来水得到充分的净化后到达雁栖湖,以保护和提高雁栖湖水质。具体设计的净化流程如图7所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

结合雁栖湖场地特点,方案提出在两坝南部的潜在滞洪区处设置两个污水净化人工湿地,处理部分来自场地的生活污水,主要承担展示、科研、教育等社会功能。方案

30 _ 北京规划建设

采用“潜流湿地——湖塘——表面流湿地——湖塘”复合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主要技术流程如图8所示。

生态边沟净化雨水技术

在道路两侧设主要由植被层和过滤层组成的生态植物边沟,并对现有的固化雨水截流沟进行改造,在汇流节点或低洼地设置下凹绿地与生态边沟相串联,形成连续的、不同等级的生态边沟系统。路面雨水和部分山洪向生态边沟汇集,一部分经过土壤过滤,下渗回补地下水,一部分则形成表面流,溢流到下凹绿地,经过植被根茎和表层土壤的过滤吸收,水质得到净化后最终溢流入湖。生态边沟系统并非常年有水,只在下雨时发挥汇流功能,平时作为道路绿地和小型游憩绿地。具体设计净化流程如图9所示。

屋顶、广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相对于道路雨水和山洪,屋顶、广场的雨水更利于收集,而且雨水水质更好,也更利于就近回用。因此方案提出进行屋顶绿化,通过植被和土壤进行过滤,经落水管收集至地下清水池,再通过提升泵回用至冲厕、绿化浇灌等生活杂用水;对于无法进行屋顶绿化的屋顶,需要在收集之前设置弃流装置,对初期(一般为前5分钟)污染量大的雨水进行弃流;收集广场的雨水也需要进行初期弃流,进行沉淀过滤后即可回用于水景观或向周边建筑输送。

结语

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案例是一个控制性详细规划案例,但是整个规划过程非常完整地反映了:“海绵城市”理论及规划方法是适用于多层级多尺度的,从总体规划一

直到生态设计层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很多学者对“海

图7 台田净化雨水技术流程

_海绵城市_实践_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控规(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