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_徐志远(7)
时间:2025-04-13
时间:2025-04-13
学。
寻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已成为现代认识活动的/主旋律0。偏激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单一的客体尺度或单一的主体尺度,都已被实践证明为不可取、不合宜。在认识的方法和精神手段上,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辩证大综合,其中有理性和非理性的综合、知识论和非知识论的综合、显意识与潜意识的综合、成熟的认识与发生中认识的综合、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综合,等等,这一切之中体现的一种共同性,便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综合。当然,这将是现代文明水平上的综合,而不再是古代那种混沌未分的初浅状态。在综合与互补之中,两种精神也共生出融合之果:渗透着科学的人文精神,或人化了的科学精神,它们将使人获得整体幸福,将使人走向更高的境界。
在大工业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迅速推进的历史条件下,在21世纪,正确认识科学与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并使之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现代化过程中文化的核心问题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都出现或面临着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断裂。应该说,从本质上看,西方所谓人文精神的危机,并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自然科学和技术本身并不必然排斥人文科学和人文精神,而是资本主义制度和它的市场经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表现。还应该说,从本质上看,现代化过程和市场经济也并不必然排斥人文精神。以西欧、北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四小龙0,由于前者比较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及其对社会指导作用的发挥,后者比较注重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工业文明发展之间的平衡,所以,从总体上看,它们现代化的结果虽然都是幸福与灾难同时降临,但相比较而言,前者的灾难大一些,后者的灾难小一些。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现代化浪潮的涌动,/发展0已不再被简单地等同于增长,而是意味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从我国目前所处的文化发展阶段来说,正是一个工业化、现代化时期。在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为共识的前提下来谈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既要按科学技术理性办事,又要强调人在世界中的生存的自主性;在遵循科技的严格法则的同时,又能使人的生活充满人情的欢乐。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分裂,不必是也不应该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必得背负的十字架。单独地提升科学精神必然会使科学主义泛滥起来,从而导致对人文价值的忽视;反之,单独地提升人文精神,不用科学精神来限定人文精神的界限,人文精神就会淹没在神秘主义和信仰主义之中。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市场经济特征,决定了它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它的社会主义特征,即向未来新文化发展的特征,又要求它对理想、信仰、道德、审美等的内在价值亦即精神文明的追求。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重视科学技术又重视人文精神,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实现完美的结合,推动中国社会沿着健康的轨道步入新世纪。
四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现实社会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支撑特定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人格力量的体现,是一个现代社会文明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人文精神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价值坐标,是一个现代化社会发展成熟程度的基本标38
上一篇:大型策划活动注意事项
下一篇:操作手册(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