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与对策基于日本农协的启示(10)

时间:2025-04-29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论文选题的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改变了在农村持续了近二十年的吃大锅饭的生产方式,确立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把田地分包到户,自主耕作,自负盈亏,为个体农户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彻底解放和提高了农村的生产力,成为我国粮食产量增加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农副产品供给短缺局面的缓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以个体农户承包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始暴露出很多新的问题。

首先,单个农户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无力应对,抗拒风险的能力差。刘多田(19.96)认为:“在早期计划经济条件下统购统销的农副产品流通制度逐步被打破以后,农民一方面有了自‘主决定生产什么、购买什么和销售什么的权力,然而另一方面单个的农户面对广阔和多变的市场却缺乏适应市场规律的能力。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经基本上告别了农业产品短缺的状况,剧烈的价格波动经常会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出现。”

其次,由于市场买卖双方主体力量不对等,一方面农民很难获得有利的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交易价格,如化肥,种子,农药,农具等;另一方面,单个农民难以涉足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只能卖出初级农产品,不仅竞争力差,而且价格偏低。高价买进、低价卖出,两方面的原因使农民在农产品供应市场中的利润被严重挤压,致使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长期增长缓慢甚至出现绝对的倒退现象。

第三,在单个农户各自为阵的生产模式下,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发挥不了规模效应。另外,由于农业公共设施建设和更新农具都是投资大回报慢,个体农户很难有这个经济实力,所以这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硬件设施薄弱、新的生产技术难以得到推广的主要原因,从而大大抑制了农村生产率的提高。

第四,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也越来越需要农业生产者的联合。近期频烦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既对现有的食品生产和供应模式的挑战,也迎来了改革的契机。因为单个农户是很难在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和促进l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与对策基于日本农协的启示(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