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想象与联想”课堂实录(8)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他无神的双眼由于曾经被忧伤的泪水浸润过,目光柔和无力,充溢着强烈的悲天悯人之情原本不饮酒的他,今日却痛饮不止然而,酒将尽,人未醉
寒风乍起,或许浓雾湿重,眼前始终朦朦胧胧苦笑雾气已将他和故土隔开其实,又岂止是雾气,是人心啊!
屈原并不知抬起的脚该迈向哪里,只是一味地前行,目的只是离开目光颇有急切之情他遇到两个船夫,注视着他们破烂的衣衫,枯瘦的身影,对百姓的关爱和怀念又上心头此时他的表情出奇的平静
俯望汨罗河,屈原看到了自己,包括灵魂想必是料到了一生终将归宿于惆怅与沉重,他走开了
一个高大的身影渐渐远去,飘然的,不知所终 (佟葆桢《水问》) 教学感悟
本课是我日常教学中的一节作文指导课这种课型容易流于沉闷枯燥,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难以调动其智慧活动的积极性“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想象与联想的兴趣,学生就会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求,这也就落实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这一理念所以,不管是图形的想象,还是典故的引用,目的就是“激趣”从课堂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还有一个特点,即重视点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课堂上,教师的点拨一定要明确、精当、到位,不能模棱两可对正确的回答要肯定,鼓励;对错误的回答要指出其错在何处,并加以纠正;对学生不到位的回答,要启发,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教师的点拨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否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能面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是否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能抓住学生回答的实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如学生的想象训练环节,我认为点拨得较好
当然,如果时间充分,还能选择更多形式的材料作为想象的触发点,如音乐、绘画等如果那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