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突发事件与社会舆论引导(2)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自杀、服毒、打砸抢等行动。
四是有明显的行业特点,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组织紧密,经济矛盾趋向政治化。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有组织的,而且开始出现跨区域、跨行业串联声援的倾向。尤其是那些持续时间长、反复性强的群体性事件事先都经过周密策划,目标明确,行动统一。近年来个别城市出租车“罢运事件”在一些地方引起连锁反应。类似事件就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且政策性强、敏感性高,从酝酿到采取行动时间很短,往往会从一个城市迅速扩散到其他城市,从一个领域迅速蔓延到另一个领域。
二、社会舆论引导机制中的政府职能
首先,政府应当形成高效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公共突发事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广泛的社会关注度。
危机的应对需要大量的资源,必须要建立较为完善高效的公共危机对应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就是一旦爆发公共危机事件,要在第一时间里上报到最高政府机关,由最高政府机关全面负责危机的应对,赢得危机处理的主动权。这样才能有一个统一协调的领导中枢,才能有效的避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避免连锁危机的出现,从而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政府应当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内容。真实性、客观性是政府信息的生命。真实性、客观性确保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政府处理危机的珍贵“资源”,政府可以据此赢得公众对自己的支持和配合。政府的信息发布,目的是要用正面的声音去引导公众的危机应对行为和心理,一旦社会公众发现政府发布的信息不真实、客观,那么他们不会再相信政府,政府就会在危机面前变成孤家寡人。这样政府信息发布就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成为激起民众反对政府、不与政府合作的导火索。因此,过于考虑危机事件中的沉默成本,忽略对人的关心通常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最后,政府应当慎重选择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政府要想在危机中充分利用信息发布来引导社会公众,就必须具有充分的信息敏感,能在第一时间收集到危机的最新信息、了解社会公众对危机的反应,跟踪舆论动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并且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能从掌握的信息中分析出社会公众的需要、并据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危机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政府的信息发言人才可以将这些信息和举措公之于众,才可得到公众正面、积极的回应,安抚公众。因为公共危机高度的破坏性、危害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很自然地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继而激起公众的“兴奋”情绪。在危机管理中,公众的兴奋情绪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波涛,引导得好它会向着危机管理的有利方面发展;引导得不好则相反。政府公开信息是高度负责任的表现,是将公众利益置于首位、寻求公众的支持和谅解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社会舆论引导机制的设想
一是建立化解公众不满情绪的长效机制,通畅社会宣泄渠道
处置公共突发事件,情况复杂,矛盾交织,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风险高。尤其是针对群体性事件,更应该建立化解公众不满情绪的长效机制,通畅社会宣泄机制。 公众不满情绪的发泄之所以有时偏激,主要是宣泄渠道不畅。只有让人们把心中的不满表达出来,才能减少他们内心积怨。通过健全社会宣泄机制,引导公众以较为平和的方式释放不满,并把难以完全消除的不满情绪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限度内,使其不至于危害社会的稳定。云南孟连“719”警民冲突中,多年来当地胶农一直与橡胶公司就橡胶林产权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每次争执时都被民警劝阻,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民众不满情绪就像地层下的岩浆蓄势待发。2008年7月19日上午,当地公安民警传唤冲突当事人时,遭到当地500多名手执利器的村民、胶农围攻,最后造成了41名民警受伤、8辆警车被砸坏,15名群众受伤,2人死亡的严重后果。所以,政府应该建立社会不满情绪减压“避震器”。在化解公众不满情绪、解决社会矛盾中,建立社会宣泄机制,即设置一个经常化、制度化的通道,
上一篇:初中英语时态超好讲解_2
下一篇:医院医疗流程管理的实践初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