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4)

时间:2025-04-22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也达到95%左右,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国际国内育种技术迅猛发展,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

为供体处理一批试材,其后代在株高、成熟度和抗病性上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变异。

[4]

1.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它具有独特的优点,即在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组织都可以进检测,使得对基因型的早期选择成为可能。[7]

常用的分子标记主要有RFLP、RAPD、SSR、AFLP、SNP等。在玉米育种中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应用于玉米自交系、群体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种子纯度的鉴定、种子真伪性鉴定、数量性状QTL定位、玉米QPM育种中的前景选择和背景选择等各个方面,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SSR和AFLP技术。

1.4.1 SSR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合理准确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建立相应的杂种优势模式,才能有的放矢地改良自交系和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几十年来,形态差异、地理来源、系谱追踪、配合力表现以及同功酶标记等方法相继被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但都表现出局限性。SSR标记技术为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提供了新的工具。[6]

1.4.2 AFLP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AFLP分子标记技术同样也可以用于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吴敏生、袁力行等利用AFLP技术分别对供试材料进行优势群划分,结果与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Lubberstedt利用AFLP技术对代表欧洲早熟硬粒型和马齿型杂优类群的51个自交系进行了类群划分,分析结果与系谱记载基本符合。[6,7]

在玉米QPM育种中利用AFLP分子标记对回交后代群体进行背景选择,可以大大加快基因的纯合,加快QPM 系的转育进程。田清震等在选育二环系的F2代苗期采用标记辅助选择系统,结果表明可以减少3/4的田间工作量,节省大量试验费用,利用AFLP进行背景选择,虽然增加实验成本,但通过减少回交代数和缩小回交群体,可节约大量试验经费,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6,7] [6][6,7]

2.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现状分析及展望

在玉米育种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生物技术育种在拓宽玉米自交系种质素材,提高杂交种抗逆、抗病、产量等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育种工作者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虽然玉米的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应进一步完善技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就生物技术本身而言,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玉米育种中一些重要的农艺性状往往是数量性状,即便实现了基因定位也很难实现相关基因的转化。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还缺乏有效的与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可供选择利用的标记还很少或与性状的连锁关系不紧密,降低了选择的效果;在DNA实验操作方面,自动化程度还很低,造

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