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2)

时间:2025-04-22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也达到95%左右,接近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国际国内育种技术迅猛发展,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

种植的农大108、郑单958。近年国外新品种的介入如先玉335 等,这就给我国的广大育种科技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对已往的育种思路、育种方法、育种目标进行调整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1]

近年来,除常规育种技术外,生物技术在各种作物育种上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组织培养育种技术、单倍体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在玉米育种上,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从我国的玉米育种现状来看,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选育自交系已经成为自交系选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育种实践中加以应用,转基因玉米已经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并将很快实现产业化。生物技术育种不仅对丰富玉米种质资源,建立玉米杂种优势群,提高育种效率,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加快经济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本文主要论述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及对玉米遗传育种的展望。 [2]

1.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1.1 细胞工程育种

玉米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起步较早,Green(1974)首先获得了玉米再生植株,并筛选出抗小叶斑病的细胞系和再生植株。到了20世纪80年代,玉米组织培养成功的报道已在国外大量出现,能高效率地以多种基因型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与此同时,谢友菊等人以玉米幼穗为材料,多基因型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取得了可喜进展。由于玉米组织培养受基因型限制,因而国内成功报道并不多见。尽管难度很大,但经过多年努力,张举仁等不但建立起玉米体细胞无性系的成套技术,而且注重选材以骨干玉米自交系和单交种为主,并通过细胞突变体筛选获得抗逆自交系。[3]

1.2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加速培育玉米自交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单倍体育种主要包括孤雌生殖和孤雄生殖两个途径。孤雌生殖一般采用花粉培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离体子房培养,二是药剂诱导孤雌生殖(整株)。花粉培养一般在两代便可获得纯合二倍体自交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在国内古明光等(1975)诱导出第一批玉米花粉植株,经根尖染色体观察,16个绿色植株中3 株为单倍体,1株为二倍体,其余314为混倍体。杭玲等(1991)先后培育出玉米花培杂交种桂花1号和桂三1号[3]。杨宪民(1995)利用玉米花培纯系选育出优良杂交种花单1号[3]。目前,玉米花培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基因型不能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3]

1.3 基因工程育种

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