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6)

时间:2025-07-11

实用文档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1.科教兴国的需要。培养人才,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在综合国力竞

争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2、改革“应试”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一师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成

了课程改革的大敌;而是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改革教育必须从改革课程抓起。

3、迎接加入WTO 对我国基础教育挑战的需要。一是面临教育服务观念的需

要;二是面临人才国际化的挑战;三是面临教学质量的挑战。

三、新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

(一)在课程目标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教学价值观。

(二)在课程结构方面,体现综合化课程特点,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倾向。

(三)在课程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容“繁、难、偏、旧”的现状。

(四)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五)在评价方面,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六)在课程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

五、什么是教学目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

教者预先设想和预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己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和教学结果所取得的德育效果和学生身心发生的变化。它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果,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品德和行为等方面素质的规格性要求。

六,有几种类型的目标取向

1、普通性目标取向

2、行为目标取向

3、生成性目标取向

4、表现性目标取向

七、叙述四种教学目标及其关系?P82

(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三)思想品德目标(四)情意目标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