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_美_新加坡公共服务模式比较研究_理论_模式及(2)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浙江学刊 2008年第5期
接提供者———这一角色,但是官僚制政府仍旧拥有极大的权力来决定公共政策,它仍旧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公民依旧难以参与进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新公共服务理论正是要改变“政府独自掌舵”的局面。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看来,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因而政府应当是为公民提供服务而不是掌舵,公民的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可以分担政府的责任。“公务员的首要作用乃是帮助公民明确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在此,新公共管理的“掌舵而非划桨”原则为新公共服务的“服务而非掌舵”①的价值观所取代。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与建立的,它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代替当前那些基于经济理论和自我利益为主导的行政模式,未来的公共服务是以公民对话协商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简言之,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本质上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到了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及其主体的多元化。
当然,研究对象、判性的学术解构,,;②多有失公允并难以成文。
虽然,在当代主流公共管理理论的冲击下,各国的公共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变迁;但由于西方各国在市场经济、私营个体、中介组织、市民社会的发育和成熟程度相差悬殊,则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公共服务模式。本文则主要阐述英、美、新加坡三种比较典型的公共服务模式(见表1)。
表1英、美、新加坡三国公共服务提供的主导模式
/地区模式的演变
从“福利国家“到私营化‘公平’合作化、民营化的公共服公务模式,以公平为首要价值理念
里兰Howard从“社团主导”到“多元主
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模
NPO式,合同出租是主流
英国“公平福利型”的公共服务模式。
英国的公共服务模式以20世纪70年代为分界线,即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福利国家阶段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削减福利国家因素的阶段。这是因为在英国的政治传统中,议会权力强大,能够对行政权力形成足够的制约,与此相应也形成了以“公众利益”为主导的传统行政文化,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了英国传统的福利型公共服务的模式缺陷颇多;而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则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基础设施需要大量投资,政府却入不敷出,因此英国社会在“公平”原则之外,偏向“效率”也是必然的趋势,削减国家福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于是新时期英国的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发生了重要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实践中英国采用强制性竞争招标发展地方政府的职能。英国在公共服务领域发展地方政府的职能也采用了渐进的方法,逐步扩大范围。例如,1980年,在政府的规划和土地法案中,地方政府的投标范围是新建筑及建筑更新、房屋维修及保护、道路建设及维护等;而在1988年地方政府法案中,规定地方政府的
CCT范围扩大为垃圾收集、建筑及道路清洁、学校及其
另外,在欧洲大陆兴起的公民参与理论也对公共服务理论有很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来源于丹麦的公共管理改革的经验。在格利夫和杰普森看来,丹麦在公共管理改革过程中面对了缺乏公民有效参与的困境。而这种缺陷是无法通过新公共管理自身加以解决的,要使改革得以成功,必须寻找其他的改革策略。而公民参与就
③公民通过广泛地参与到是解决此困境的最好方式。
公共行政过程中去,通过对行政决策施加影响、对行政过程进行监督,与公共部门展开合作,提高了公共部门的行政绩效,满足了公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显然,在当代主流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下,西方公共服务的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对此,本文将主要分析英、美、新加坡三种比较典型的公共服务模式。
二、英、美、新加坡公共服务的模式变迁
①JanetV.DenhardtandRobertB.Denhardt,TheNewPublicService,Serving,notSteering,publishedbyM.E.Sharpe,New
York,2003,Chapter2.
②周义程《新公共服务理论批判》:《公共行政》,2006年第12期。
③SeeCarstenGreve,PeterKraghJespersen,NewPublicManagementanditsCritics:AlternativeRoadstoFlexibleServiceDeliverytoCitizens?inLucRouban.CitizenandTheNewGovernance:BeyondNewPublicManagement,Amsterdam:IOSPress,1999edt,p.153.
上一篇:常用网络测试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