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笔记大全(18)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4)黄曲霉毒素:其致癌性极强,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和谷物中,可诱发肝细胞癌。
(5)金属元素:镍、铬、镉等。如炼镍的工人鼻咽癌和肺癌发生率高。
(二)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热辐射、慢性刺激、异物、创伤等)
石棉纤维可引起肺膜间皮瘤。
(三)生物因素
1、RNA病毒:通过转导和插入突变两种机制将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使宿主细胞发生
转化。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
2、DNA病毒:
(1)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子宫颈、肛周和外阴的鳞状细胞癌有关。
(2)EB病毒(EBV):与鼻咽癌及伯基特淋巴瘤关系密切
(3)乙型肝炎病毒(HBV)
3、幽门螺杆菌:与胃淋巴瘤、胃癌发生有关。
三、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宿主对肿瘤的反应
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风湿病(rheumatism)
一、概述:
1、风湿病概念:是一种与A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心脏、关节和血管最常被累及,以心脏病变为最重。
2、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地区特点
多发于5-15岁,以6-9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患病率无差别。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
三、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渗出期(非特异性炎)多糖↑→纤维素样坏死;少量浆液和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此期病变持续
1个月。
2、增生期(肉芽肿期):病变在心肌间质,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近Aschoff细胞):胞浆丰富,
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核的中央,核的横切面状似枭眼;纵切面上,染
色质状如毛虫。少量淋巴细胞和个别中性粒细胞。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
3痕。此期病变持续2-3个月。
上述整个病程为4-6个月。该疾病可反复发作。
四、各个器官的病变:
(一)风湿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内膜炎:
(1)好发部位:二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左心房
(2)赘生物特点:多个,粟粒大小,灰白色,单行排列与瓣膜闭锁缘,附着牢固,不易脱落;镜下
为白色血栓,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风湿细胞。
(3)结局及影响:反复发作,结缔组织增多→病变纤维化→瘢痕→瓣膜增厚
Mc Callum patch(马氏斑):瓣膜病变导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
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