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笔记大全(11)

时间:2025-07-09

二、炎症的原因:

1、物理性因子

2、化学性因子

3、生物性因子:最常见

4、坏死组织

5、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

三、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alteration)、渗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

(一)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局部形态学变化: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间质细胞: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

2、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

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炎症过程,加重组织细胞损伤

炎症反应产物

(二)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

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

1、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

2、血管通透性增加

(1)内皮细胞收缩

(2)内皮细胞损伤

(3)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3、渗出液的作用:

局部炎症性水肿有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

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

蛋白交织成网,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网架可成

为修复支架,并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

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渗出液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渗出物中的纤维素如吸收不

良可发生机化。

4、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1)白细胞边集

(2)白细胞粘着

(3)白细胞游出和化学趋化作用

(4)白细胞的局部作用:吞噬作用,免疫作用,组织损伤作用。

5、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炎性介质:介导炎症发生、发展的内源性化学因子

(1)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血管活性胺(组胺和5-羟色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白

细胞三烯、血栓素)、白细胞产物(氧自由基、溶酶体酶)、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血小板激活因

子、NO及神经肽。

三、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如鼻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意义:防御、修复。

第三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一、炎症的经过

1、急性炎症的特点: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为发热、末梢血白细胞计

数增加。

(1)血流动力学改变: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血流停滞

(2)血管通透性增加

(3)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边集、黏附、游出;趋化作用和趋化因子;局部作用

渗出的白细胞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a 时相

急性炎症的早期(6-24小时):中性粒细胞

24-48小时:单核细胞浸润

原因:(1)寿命;(2)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3)致炎因子

b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2-4天

c 病毒感染:淋巴细胞

d 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

趋化作用: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

a 趋化因子:具有特异性,并可激活白细胞的炎性介质

外源性:细菌产物

内源性:补体成分 C5a;白细胞三烯:LTB4;细胞因子:IL-8,TNF

b 白细胞表面有趋化因子的特异受体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a 吞噬作用: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过程包括:识别和附着、吞入、杀伤和降解。在

识别和附着过程中可以起到调理素作用的物质: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补体C3b及其稳定性

C3bi,集结素。可以降低细菌毒性的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颗粒中的特异性乳铁蛋白和存在于嗜酸性

粒细胞中的主要碱性蛋白。

b 免疫作用:发挥此作用的细胞是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c 组织损伤作用

2、慢性炎症的特点:持续几周或几月,可发生在急性炎症之后或潜隐逐渐发生。

二、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病理学笔记大全(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