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6)

时间:2025-07-09

(十一)炳烛夜读 答案

1.C

2.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事务多。(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

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十二)鲁国之法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 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

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

自己的话回答。

答: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十二)鲁国之法 答案

1.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孔子不赞同子贡的

这一做法。 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

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2.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3分)

(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

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

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

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

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崖上有声甚厉 (2)渐近临之 (3)久之,蛇竟死 ...

(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

(2)以 ①以刺刀握其首 ②以首俯地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然审视殊无所见。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