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15)

时间:2025-07-09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二六)余幼时即嗜学 答案

1.略2.(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

3.(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

4.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

(二七)六国破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过秦论》

1.正面各句的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诸候之所亡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3)奉之弥繁 (4)侵之愈急

A.(1)与(2)句意义不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相同。

B.(1)与(2)句意义不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不同。

C.(1)与(2)句意义相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相同。

D.(1)与(2)句意义相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不同。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地事秦

A.以有尺寸之地 B.不赂者以赂者丧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至丹以荆卿为计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A. 然而诸候的土地有限,粗暴的秦国的要求没有满足。

B. 然而诸候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

C. 既然如此,那么诸候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

D. 既然如此,就诸候的土地有限,暴躁的秦国的要求是没有满足的。

4.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形象地证明的观点是( )

A.薪不尽,火不灭 B.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D。不赂者以赂者丧

(二七)六国破灭 答案 1. B 2. D 3. C 4. B

(二八)《用兵八法》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

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

(选自《孙子今译》)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