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2)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从小生活在良好的环境内搬了三次家。 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影响。
(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
1.①离开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
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
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移动 ) (2)其阴逾去 ( 离开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要随机应变 ,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四)郑人逃暑 答案
1. :移动 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五)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
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
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
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
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
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C A )
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C,A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