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始点到终点_刑事诉讼法学50年回顾与前瞻_下(6)

发布时间:2021-06-05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

6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8卷业务指导划归检察机关;第二种设想是重新界定检法关系。

(3)关于司法独立的研究。

学者们对司法独立原则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指出其有两重价值:对外价值,是司法机关摆脱其他国家权力的干涉;对内价值,是保障司法公正。司法独立的含义也有了新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外部独立说”,即根据宪法的规定司法独立(在我国主要是指司法机关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团体等);第二种观点是“内外部独立统一说”,认为司法独立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内部独立和外部独立。内部独立是指司法机关内部组织(合议庭),内部独立仅限于审判机关。

1999年以来,,,司法独立包括检察权独立行使。,只是,是一体化之下的相对独立,有别,学者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相对集中的司法人事管理制度和财政保障制度,其次是改革法官、检察官的任免制度,此外还有理顺法院审判与人大监督的关系。提出了人大监督既要加强又要注意保证司法独立,应当规范化、科学化。对于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合议庭与庭长、院长、审判委员会的关系如何规范化、防止行政管理化,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建议。

(4)关于司法公正。

就司法公正的内涵,学界提出,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二者互为表里,统一于司法公正。但就某一个案件而言,二者还可能出现冲突。如何解决这种冲突,提出了程序优先或者权衡利弊再加以选择的观点。

关于司法公正的具体标准的研究,学界注重对国际最低标准的考察与研究,认为我国应结合国情做好贯彻《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有关规定的准备。

就如何保障司法公正,提出了应强化程序观念,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不当认识;统一司法解释权、落实诉讼基本原则和制度等主张。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人身保护令制度;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认真落实和发展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改革审判前程序,建立证据展示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等。

(5)研究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

我国政府继1997年10月27日签署加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之后,又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就我国如何参考这些公约所确立的一系列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学界进行了认真的研

[10]究。如,樊崇义教授著《论联合国公正审判标准与我国刑事审判程序改革》,陈光中教授、张

[11]建伟博士合著《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等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

对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的产生、发展和内容;其在中国的适用,以及如何参考刑事司法国际准则,推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等问题做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41对刑事诉讼理论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具体的审判实例,剖析程序的价值、证据的运用原理、无罪推定原则等刑事诉讼理论并加以论证,这种研究方法在本学科的研究中取得了应有的学术地位,受到肯定。《诉讼法论丛》辟专栏刊登“判例研究”即是说明。这是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