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习题答案延伸(18)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终纳入城市住房体制。
8、试用刘易斯模型分析民工荒问题
答:2004年至2008年的“民工荒”产生原因,可归纳为:从供给看,农民外出打工的收入务农收入的几倍,现在随物价的上涨,农民工外出务工成本有所提高,同期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利农政策,使得外出务工的收入与务农的收入差距缩小或几乎持平。根据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及成本收益理论进行分析,不难得出“民工荒”是农民工对外出打工的预期收益与所花费的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后做出的选择。从需求看,企业的生存之道就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刻意压低农民工的工资,并让农民工加班加点呈现为常态,无形中恶化了劳动力需求环境。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许多企业需求熟练的技术工、高级工,这与农民工的低素质形成矛盾,使得结构性的“民工荒”凸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自2009年又出现了新一轮的“民工荒”。跟以往出现的“民工荒”现象相比,此次“民工荒”表现出的特点是在我国经济逐渐回暖前提下,企业订单大幅回升而普工短缺。造成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用工制度的不合理,2008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外部市场受到较大冲击,很多外向型企业在订单减少的情况下有意让员工自然流失,甚至出现大量裁员现象。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农民工利益,也暴露了我国整个社会用工及劳资制度方面的缺失。
刘易斯假定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大多数国家,高工资经济和低收入经济的二元经济是并存的,即一个是传统的、人口过剩的“维持生计”部门(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一个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为代表)。其中农业部门人口多、增长快,与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形成尖锐的人地矛盾。刘易斯理论的关键点是假设边际生产率为零,甚至为负。在两种不同经济部门中,只要工业部门提供的工资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资,那么农业部门就会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无限的劳动力供给。“无限”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曲线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具有无限弹性。刘易斯拐点就是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逐步转移,直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全部吸收的时点。
在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虽然低工资可以增加资本的积累,但同时也抑制了农民工的有效需求。现代部门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得不提升工资为。增加农民工工资虽然直观上是减少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延缓了“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但实际并非如此。现代部门为了继续获得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就必须重新调整产业结构,进行结构升级,而且高工资也会提高农民工劳动的积极性。在考虑到我国存在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原来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有序向中西部转移。这样既降低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成本;又带动了产业的结构优化,使东部地区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所以增加农民工的工资同样可以增加资本积累。
在研究我国“民工荒”现象的时候,必须注意:我国是在农村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返乡的现象,这与“刘易斯拐点”中描述的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被现代部门全部吸收完相矛盾。出现所谓民工荒”问题的唯一原因就是,企业没有及时提高工人的工资,劳动力价格对供求的反应显得不够敏感,而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基本措施是提高支付给农民工的实际工资。如果随时根据供求提高工资,则不会有什么民工短缺问题。因此,我国出现的民工荒并不能说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我国趋近“刘易斯拐点”的过程将是一个亦步亦趋的复杂过程,不应急于求成。当“民工荒”现象出现时,应根据当前情况积极解决,加快传统部门剩余劳动力的全面转移。
9、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基于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与托达罗模型
答:刘易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城乡经济发展要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逐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
上一篇:德信诚讲师执行力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