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高效性(2)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过程中体现高效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在目标的制定上要结合本班幼儿实际发展需要和现有的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进行制定。比如序数活动《搬家》活动目标:1、借助生活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序数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2、在操作中感知两个维度下的序数排列,练习用序数词表达物体的位置。3、培养幼儿对于序数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前两个目标就有所重复,而第三个目标就过大,不够具体明确,缺乏操作性。于是,根据要求我又重新界定了目标,1、借助生活情境,通过游戏的方式感知两个维度下的序数排列。
2、大胆探索并能够运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位置,感受序数的有趣。这样的表述更便于教师理解与操作,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各领域目标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克服只重知识,轻能力、态度、情感的做法。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这是高效教学的核心。
在幼儿阶段,游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知识去获得有益的经验。例如小班5以内点数活动《我爱我家》,从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创设的情景是幼儿最熟悉、最喜欢的地方——家,通过让幼儿自己介绍,自己拼摆,在主动探索中掌握点数的方法。而中班序数活动《有趣的序数》,则是取材于幼儿身边的事情——旅游,让幼儿在观赏照片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感知序数的存在,并通过切身的经历去认识门牌号,理解门牌号的含义。大班活动《左?右?》更加凸显了游戏的情境,幼儿从始至终一直在“玩”,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物互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
四、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这是高效教学的工具。
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作为一种无声的教材、一种软环境,成为刺激、建构幼儿思维发展的一座桥梁。通过材料模拟出事物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启发幼儿感知数、量、形、方位等数学知识和对应、大小、多少等数量关系,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的过程中,借助对材料地操作“破译”其中隐含的数学关系,借助外部动作实现建构,变被动理解为主动内化,这样的操作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正如皮亚杰所说:“幼儿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进行假论、归纳、演绎、判断和推理”。幼儿形成数概念只有通过自身的大量感知及对环境的操作实践才能逐步确立。如用塑料瓶可以进行多种功能的数学游戏,不同大小的塑料瓶,用不同颜色在瓶盖贴上数字,瓶身贴上相应的圆点,就可以根据数字与圆点的匹配玩拧瓶盖游戏,还可以玩按数放豆的游戏以及根据瓶子颜色、大小、高矮进行分类或排序游戏等等。在材料的提供中,教师也应当注意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制作,都应当体现以游戏为主而不是纯粹的操作,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学习,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探索、发现、思考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