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八)(3)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和成功,对别人的不幸境遇幸灾乐祸。
人性都是复杂而矛盾的,既畏惧自身的成功又畏惧别人的成功。我们渴望获得成功,而当成功的机遇降临时,却又迷茫疑虑,逃避相应的责任;我们尊重成功人士,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同时又因为自己相形见绌而感到嫉妒、焦虑,从而对他们心生敌意;我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然而一旦遇到比我们更优秀的人,又会转眼变得自卑起来。
这些都是约拿情结的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像约拿一样渴望得到成功的机遇,盼望幸运之神的垂青。然而,机遇真的来了又胆怯起来,面对即将到手的荣誉和幸福,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不配”,“我做不到”的念头,不敢尝试、不愿坚持,最终将珍贵的机会白白浪费了。
事实上,约拿情结是一种阻碍成功的心理障碍。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成功的机会,然而只有少数人敢为天下先,克服了自己的约拿情结,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最终抓住了成功的机会。
在生活中,约拿情结是阻碍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源于人类潜意识中的仇恨心理。比如,一个原本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高考时却发挥失常,最终名落孙山。后来,他进入了职场,勤奋能干,颇得上司的赏识。然而眼见他就要被提拔为管理者的时候,他却因故辞职了。
这些现象看似偶然,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埋藏着对父母未曾宣泄的怨恨。或许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总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于是,他在潜意识中便埋下了对这种期望的反叛,下意识地毁掉了自己的前途。这种潜在的反叛心理可以表述为:“你们想要得到一个完美无缺的好儿子,我偏要自毁前程让你们失望。”
另外,躲避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源于内心的自卑和怯弱。原本激情澎湃的我们,在遭遇过几次挫折后,便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过如此,于是得过且过,不再为改善现状而努力了。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电击狗的实验。笼子里的狗想尽一切办法,也无法躲避电击带来的痛苦,于是它便认命了,不再做无谓的挣扎,温顺地躺下来忍受着痛苦。后来,心理学家对人也做了类似的实验,发现在人身上同样也会出现相似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经受过无数的打击后,逐渐产生了“我不行”的念头,最终失去了全部的信心,甚至干脆放弃努力,不再为追求自己最初的梦想。其实,偶尔的挫折和失败,并不能代表生活的全部,更不代表你永远失败。如果你能够改变外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提高自身的内在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或许在不久过后,峰回路转,你便会创造出原来想象不到的奇迹。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约拿情结”,发挥自身潜力和更好地成长呢?唯有孜孜不倦追求成功的信念和自信,才能够克服害怕成功的恐惧,扬起前行的风帆。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自信的妙处,在于能够给予你足够的勇气,在机遇降临的瞬间,毫不犹豫地伸出你的双手。
一位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希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半工半读地继续学业。一天,他看到报纸上刊登出一条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位前去应聘。丰厚的薪水吸引了众多如云的应聘者,面对能力超群的竞争对手,留学生一路过关斩将,眼见就要获得梦寐以求的职位。
不料,招聘主管突然问他道:“年轻人,你会开车吗,有自己的私家车吗?这份工作需要随时外出,没车可就难办了。”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可这位初来乍到的留学生还属无车族。他顿时傻眼了,为了争取这份难得的工作,他豁出去了,坚决地回答说:“会!有!”主管说道:“那好,四天后,你开着自己的车来上班吧!”
四天之内要买车、学车,简直比登天还难。留学生咬咬牙,决定孤注一掷。他从华人朋友那里借钱,
上一篇:物流配送中心的有轨巷道式堆垛机
下一篇:2011年度社会扶贫工作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