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战争(中国故事)(8)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凯恩斯和怀特是一对最不般配的谈判对手。凯恩斯是上世纪享有最高盛誉的经济学家,怀特是现代经济史上最神秘的人物。凯恩斯有着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怀特是一个出身贫寒的第二代美国移民。凯恩斯少年时代在伊顿公学练习划船和辩论,怀特则在父亲的五金店里打工。凯恩斯30多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和约的经济后果》等著作,成为妇孺皆知的名流学者,怀特29岁才上大学,他一生中发表的学术论文寥寥无几。凯恩斯行文汪洋恣肆,引经据典,他喜欢用神话人物比喻各国的领袖和精英。
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中,凯恩斯甚至不厌其烦地描写了每个国家元首的手。但是,他几乎没有评价过他真正的对手怀特。有趣的是,怀特其实是一个凯恩斯主义者。他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就服膺凯恩斯的学说,在美国财政部工作期间,更是曾因被贴上凯恩斯主义者的标签,和其他几位年轻的官员一起遭到排斥。
凯恩斯的计划和怀特的计划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他们都想避免30年代的货币战和贸易战,他们都想重建一个汇率稳定、贸易自由的世界。他们都认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全球经济动荡源于金本位的消失,而在战后,要想消除贸易障碍,应该从消除货币之间的障碍入手。选择货币问题为切入点的另一个好处是,货币问题太玄妙、枯燥,正好可以避开无聊政客们的纠缠,如果要谈论贸易问题,那就一下子把政客们的激情和偏见全部点燃了。
当然,凯恩斯和怀特的计划也各有特色。凯恩斯计划构思更加精巧,他继承了英国金融中心伦敦城的传统,怀特计划则更加理想化,隐约可看出威尔逊总统国际合作思想的微光。凯恩斯和怀特计划最大的不同在于英美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贸易逆差国和债务国,凯恩斯力主对贸易顺差国施加压力,要强制贸易顺差国把赚的钱花掉。债务国最需要什么?当然是钱、钱、钱。所以凯恩斯坚持把讨论雏形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模做大,最好能直接发行货币。怀特代表的是美国的利益,他只同意给贸易逆差国一些喘息的机会,最多只能适当地提供短期贷款。
在谈判桌上,怀特不是凯恩斯的对手。凯恩斯口才出众,周身围绕着耀眼的光环。怀特则言辞笨拙,声音嘶哑。他最怕和凯恩斯公开辩论,因为每辩必输,这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每次和凯恩斯辩论完,怀特都会感到像害病一样。但所有的牌都在怀特手中。怀特的身后,是一个强大的美国。凯恩斯一厢情愿地认为美国会帮助英国重建帝国,因为只有英国才是美国真正的盟友,但是他显然高估了美国支持英国的力量。美国人不喜欢英国的帝国。罗斯福总统对英帝国深恶痛绝。新政反对的就是像英国这样的以银行为中心的资本主义。
20世纪30年代英美之间频繁爆发货币战和贸易战。1931年英国退出金本位制,引起美国人的强烈不满。美国国会1931年通过了《霍里-斯莫特贸易保护法》之后,英国旋即在1932年渥太华协定中用帝国特惠制加以报复。大多数美国人的感觉是,英国人太狡猾、世故,美国人一不小心就会中了圈套。罗斯福总统就曾经说过,不能让美国成为英国“那顶风筝的尾巴”。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的态度极其鲜明:他支持英国和德国作战,但不支持英国的世界地位。摩根索见到来访的英国官员时,坚持要求英国人把“上下口袋都翻个底朝天”,要把所有的情况都向美国汇报。他一定很享受这种感觉,就像一个有钱的老色鬼,让无知少女围着自己的钱袋子转。
怀特本人既反英,又亲苏,跟亲苏比起来,他似乎更反英。有一种传言说怀特是苏联间谍,真实的情况是,怀特和美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有紧密的联系,经常给他们提供情报。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