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战争(中国故事)(7)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帝国拯救者
来自欧洲战场的消息越来越让人揪心。法国溃败了,英国军队刚刚从敦刻尔克仓皇溃逃回来,希特勒的飞机就追着屁股飞到了伦敦上空。这是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最危急的关头。这一年的11月,英国新闻部的官员把一份来自德国的报告交给了凯恩斯勋爵。这是纳粹德国的经济部长沃尔特•冯克提出来的“欧洲经济新秩序蓝图”,史称“冯克计划”。英国新闻部希望凯恩斯对美国人和英帝国自治领地的人民发表一个广播讲话,批评纳粹的计划。凯恩斯很快回信了,但回信的内容让英国新闻部的官员们大吃一惊,凯恩斯说:“这个计划非常好。这正是我们自己应该考虑去做的事。”
为什么凯恩斯会对希特勒的经济方案如此推崇呢?“冯克计划”的构想其实来自纳粹德国的前任经济部长沙赫特(Schacht)。沙赫特是欧洲公认的金融天才,他曾经做过德意志银行的总裁,后来又给希特勒做经济部长。1939年因为得罪了希特勒被免职,改派为德国驻土耳其大使。二战之后,盟国曾指控他犯有战争罪行,后来被无罪释放。据说,最初盟国裁定要处决他,但要求他在上刑场之前,先写出一份报告,介绍消除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经验。
冯克计划的基本构想是建立一个欧洲清算同盟。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央行间的合作,直接易货贸易。两个贸易伙伴国可以在各自的中央银行分别设立特别账户,用本国货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如果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那就不需要货币兑换了。
到1938年,德国已经和27个国家签订了这样的协定。这种做法的实质,是用汇率管制的方式保住了德国的对外贸易。凯恩斯在内心深处是信奉自由经济的。和别的学者不一样的是,他随时愿意做出必要的妥协。哈耶克的《通向奴役的道路》出版之后,凯恩斯大加赞赏。他很认真地和哈耶克讨论,为了保住“核心阵地”,应该放弃那些“外围工事”。在凯恩斯计划看来,沙赫特的设想当然不是最优的,但却是次优的。这不就是放弃“外围工事”,保住“核心阵地”吗?凯恩斯觉得是划得来的。
随着战争形势的好转,凯恩斯一直在思考战后的经济秩序重建。他深知英国将会遇到严重的危机。往日几乎统治了大半个世界的大英帝国很快就要分崩离析了。英国将会有严重的贸易逆差,而且将不得不低三下四、苦苦哀求美国的贷款。是采用沙赫特的办法,用资本管制的方式构筑一条防护线,在保护英国经济的同时也保持英国的贵族气质呢,还是低下高傲的头,向美国臣服,以国际合作的方式建造国际经济的新神庙?这两种选择,哪一种更高贵?这是困扰着凯恩斯的难题。
1941年秋天,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家哈罗德先生在财政部的走廊里见到了凯恩斯。凯恩斯正靠着一个柱子沉思。哈罗德走过去对他说:“你必须降尊纡贵,和美国人站在一起。”凯恩斯表情木讷,眼神呆滞,他摇摇头说:“我还没有想清楚。”两种思想正在他的头脑中激烈斗争,非凡的凯恩斯勋爵,也变得像哈姆雷特王子一样优柔寡断了。
凯恩斯不知道的是,在大洋的彼岸,就在几乎同一时间,美国人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珍珠港事件爆发不久,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就授意他的手下哈里•怀特,制定战后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