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市级评优课 优质教案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寡人之于国也 》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 或 ”“直 耳,是 也”“是何异于 ”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孟子论辩艺术的体悟;
2、以主客问答形式进行观点论说这一写作模式的初步感知。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
二、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猛子幼年丧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