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8)

时间:2025-02-23

2、传导径路:

(1)螺旋神经节双极细胞中枢突→蜗神经(第一级神经元)→ 蜗神经核(第二极神经元)→双侧橄榄体(第三极神经元)→外侧丘系上行→下丘(第四级神经元)→经内囊至大脑皮层的听区。

(2)部分纤维直接进入外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并终止外侧丘系统→内侧膝新诗体柱(第四级神经元)→经内囊至大脑皮 层的听区 。

(二)前庭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传导径路: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分别通过前庭脊髓束,前庭小脑束,前庭皮层通路,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前庭眼动通路与其他系统发生功能联系。

五、面神经:

为一混合神经,以运动纤维为主,少部分为感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是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颅神经。

面神经全长分为8段:①运动神经核上段;②运动神经核段;③小脑脑桥角段;④内耳道段;⑤迷路段;⑥鼓室段;⑦乳突段;⑧颞骨外段。

耳 的 生 理 功 能

一、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与平衡觉。

听觉是人的主观感觉,声音是一种物理性能。物体振动后引起空气的振动而形成声波。不同物体的振动可产生不同的声波,并各具有不同的频率、波长、振幅和波形。物体每秒振动次数称频率,其单位为赫(hertz,简写Hz),如频率高,波长就短。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则决定声音的强度。人的听觉感觉范围在20~20000Hz,但对语言频率500~3000Hz的声波最敏感。声音强度以分贝(decibel,简写dB)计算。足以引起听觉的最小声音强度,就是某人对该频率声波的听阈。

A、人耳听觉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HZ范围之间,但对 1000~3000HZ的声波最敏感。

B、声音的强度称声强,声强级以分贝(dB)为单位。

C、听阈:引起人耳听觉的某一最小声强值称听阈,人耳的听阈随声波频率的不同而各异。

D、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有两种,一种为空气传导,另一种为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1、空气传导:声波→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内、外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2、骨传导:指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产生相应的波动,并激动耳蜗的Corti器产生听觉,有移动式骨导与压缩式骨导两种方式。

第六篇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